名人库  > 所属分类  >  作家   

废名

早年经历

废名写着
1901年11月9日生在湖北黄梅,家境殷实自幼多病,童年受传统私塾教育。

教育经历

13岁入学黄梅八角亭初级师范学校。
1917年考入国立湖北第一师范学校,接触新文学,被新诗迷住,立志“想把毕生的精力放在文学事业上面”。
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英文班,开始发表诗和小说。

工作经历

毕业后留在武昌一所小学任教,期间开始与周作人交往。
1927年张作霖下令解散北大,改组京师大学堂,废名愤而退学,卜居西山,后任教成达中学。
1929年废名在重新改组的北平大学北大学院英国文学系毕业,受聘于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任讲师。
抗日战争期间回黄梅县教小学,写就《阿赖耶识论》。
1946年由俞平伯推荐受聘北大国文系副教授。
1949年任北大国文系教授。
1952年调往长春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学)中文系任教授。
1956年任中文系主任。

写作经历

在北大读书期间,广泛接触新文学人物,参加“浅草社”,投稿《语丝》。
1925年10月,废名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
次年和冯至等创办《骆驼草》文学周刊并主持编务,共出刊26期。

个人生活编辑本段

废名的哥哥是冯力生。废名的女儿是冯止慈;儿子冯思纯于1935年7月出生在北京,后担任山东省电子局副局长和浪潮集团副总裁。
健康状况
1967年10月7日因癌症病逝于长春。

社会任职编辑本段

先后被选为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废名日常照

个人作品编辑本段

作品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
《枣》
1931
上海开明书店
《桥》
1932
上海开明书店
《莫须有先生传》
1932
上海开明书店
《谈新诗》
1944
北京新民印书馆
《水边》
1944
北京新民印书馆
《招隐集》
1945
汉口大楚报社
《跟青年谈鲁迅》
1956
中国青年出版社
《废名小说选》
1957
人民文学出版社
《谈新诗》
1984
人民文学出版社
《冯文炳选集》
1985
人民文学出版社
《废名选集》
1988
四川文艺出版社
《废名散文选》
1990
百花文艺出版社
《废名短篇小说集》
1997
湖南文艺出版社
《阿赖耶识论》
2000
辽宁教育出版社
《废名文集》
2000
东方出版社
《菱荡》
2010
中国华侨出版社

创作特点编辑本段

艺术手法
一是散文化倾向。废名的诗往往是兴笔所致,挥洒自如,行乎当行,止乎当止。同时废名又是运用经济的 文字,废名说:“我过去写的新诗,比起随地吐痰来,是惜墨如金哩!”(废名:《谈谈新诗》)废名将古文言字词运用到新诗的语句当中并活用典故,即是极大的尝试和探索。如“我学一个摘花高处赌身轻”,将吴梅村的诗句直接引入,嫁接得多么自然,毫不费力气。
二是以禅写诗。1922年废名怀着一颗极大的向往之心来到北京,不久却是面临新文学阵营分裂、论争之时,于是 陷入极度苦闷之中。随后1927年张作霖率军进入北京,北平文人纷纷南下,北方文坛显得格外冷清寂寞,废名不能“直面惨淡的人生”,心理由苦闷趋于封闭,性格更内向,思维方式侧重于内省,在急剧变化的时代洪流中废名找不到可辩清方向的思想作指导,于是躲进西山参禅悟道。汪曾祺、卞之琳都曾以此时的废名为原型刻画一个“深山隐者”形象。此时废名思想艺术的变化很明显表现在他的小说《桥》和《莫须有先生传》上,以至他的朋友温源宁教授怀疑他受英国的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芙等小说大家的影响,然而不单是小说,这一变化也表现在这一时期的诗歌上。至此废名诗风大变,内容颇费读者猜详。废名以禅写诗,读者应该以禅读诗。苏轼说:“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也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废名的许多诗句看似半通不通,无逻辑可言,其实他的诗像李诗温词一样,表面不能完全文从字顺,但骨子里的境界却是高华的,“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像“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谁又能只通过字面而不借助想象和领悟去理解呢?废名大约是最早将禅引入新诗的诗人,1947年黄伯思在《关于废名》中指出:“我感兴趣的还是废名在中国新诗上的功绩,他开辟了一条新路……这是中国新诗近于禅的一路。”废名的这些诗大多成于一时,“来得非常之容易”,有的是吟成的游戏之作,不可与之较真,亦不可轻易放过,因为里面“实在有深厚的力量引得它来,其力量可以说是雷声而渊默”。如“我倚着白昼思索夜/我想画一幅画/此画久未着笔/于是蜜蜂儿嘤嘤地催人入睡了/芍药栏上不关人的梦/闲花自在叶/深红间浅红”。废名的诗像晚唐诗词一样有“担当(寂寞)的精神”和“超脱美丽”(废名:《关于自己的一章》)。
三是美与涩的交织。废名的诗美是天然的,诗情是古典的,往往令读者有一种丈二和尚摸不找头脑的美丽,有仿佛得之的感觉。这是废名的诗晦涩的表现。废名的诗融儒释道为一体,并有现代主义之风,使得废名的诗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废名就曾以《掐花》为例说它是“新诗容纳得下几样文化的例证”(废名:《〈小园集〉序》)。废名有的诗确实难懂,如“黄昏街头的杨柳/是空中的镜子/对面小铺子的电灯/是寂寞的尘封/晚风将要向我说一句话/是说远天的星么”。真是诗人将要呓语,是说一首诗么?
主题思想
人情美的哀悼
人生苦的诉说
乡土灵魂的孤寂
乡土困境的叩问

人物评价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鲁迅:(废名的小说)“以冲淡为外衣”,“闪露”了“作者过于珍惜他的有限的‘哀愁’,后来连这样的‘闪露’也收起了”,于是从率直的读者看来,就只见其有意低徊,顾影自怜之态了。
中国现代作家周作人:(废名)额如螳螂、声音苍哑,初见者每不知其云何。
中国当代作家汪曾祺:废名实在是一个真正很有特点的作家。他在当时的读者就不是很多,但是他的作品曾经对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青年作家,至少是北京的青年作家,产生过颇深的影响。这种影响现在看不到了,但是它并未消失。它像一股泉水,在地下流动着。也许有一天,会汩汩地流到地面上来。
澎湃新闻:废名笔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用文字描绘的风景画既是自然的写照,也是心境的写意。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宗璞    下一篇 周作人

标签

参考资料

[1].  废名称比鲁迅更了解《狂人日记》,众学生目瞪口呆   
[2].  莫须有先生废名   
[3].  “地下泉水”般的废名--党史频道-人民网   
[4].  废名:选择决定命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