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
1885年1月16日
出生
1885年1月16日出生在浙江绍兴都昌坊口。
1918年
创办系派并担任主任
1918年出任北京大学文科(文学院)教授,担任希腊罗马文学史、欧洲文学史、近代散文、佛教文学等课程,并创办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出任首任系主任,该系师资还有张凤举、徐祖正等,后来因中日战争爆发而停办。
1919年
提出议案,并被实施
1919年起任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会员,与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胡适5位北大教员兼国语会会员在会上联名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经大会通过后颁行全国。
1922年
合著发表宣言,引领运动走向高潮
1922年在“非基督教运动”高潮中,他和钱玄同、沈士远、沈兼士及马裕藻发表《信仰自由宣言》,重申信仰自由的精神。
1940年12月19日
出任汪精卫政权职务
1940年12月19日,汪精卫政权中央政治委员会31次会议通过“特派周作人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并指定为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1941年元旦正式上任。
1945年12月
以汉奸罪被捕并获刑
1945年12月,抗战结束后在北平以汉奸罪名被蒋介石主政的国民政府逮捕,并押解南京受审,监禁于老虎桥监狱,周作人的朋友和学生纷纷为他开脱求情,俞平伯还给在美国办外交的胡适写了封长信,请求胡适为周作人说情。1946年11月6日,高等法院判处他14年有期徒刑,1947年12月9日改判10年有期徒刑。
1949年1月26日
因国情被释放
1949年1月26日因国共和谈下令释放政治犯,由此被放出监狱。
1949年
撰写文章为后世研究鲁迅提供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撰写《鲁迅的故家》《鲁迅的青年时代》《鲁迅小说里的人物》这些回忆性文章,为鲁迅研究提供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1966年8月2日
被查封,家道没落
1966年8月2日,被红卫兵查封了家,并遭到皮带、棍子抽打。其后周作人两次写了短文让儿媳张菼芳交给当地派出所,以求服用安眠药安乐死,都无音信。
1885年1月16日
出生
1885年1月16日出生在浙江绍兴都昌坊口。
1918年
创办系派并担任主任
1918年出任北京大学文科(文学院)教授,担任希腊罗马文学史、欧洲文学史、近代散文、佛教文学等课程,并创办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出任首任系主任,该系师资还有张凤举、徐祖正等,后来因中日战争爆发而停办。
1919年
提出议案,并被实施
1919年起任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会员,与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胡适5位北大教员兼国语会会员在会上联名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经大会通过后颁行全国。
1922年
合著发表宣言,引领运动走向高潮
1922年在“非基督教运动”高潮中,他和钱玄同、沈士远、沈兼士及马裕藻发表《信仰自由宣言》,重申信仰自由的精神。
1940年12月19日
出任汪精卫政权职务
1940年12月19日,汪精卫政权中央政治委员会31次会议通过“特派周作人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并指定为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1941年元旦正式上任。
1945年12月
以汉奸罪被捕并获刑
1945年12月,抗战结束后在北平以汉奸罪名被蒋介石主政的国民政府逮捕,并押解南京受审,监禁于老虎桥监狱,周作人的朋友和学生纷纷为他开脱求情,俞平伯还给在美国办外交的胡适写了封长信,请求胡适为周作人说情。1946年11月6日,高等法院判处他14年有期徒刑,1947年12月9日改判10年有期徒刑。
1949年1月26日
因国情被释放
1949年1月26日因国共和谈下令释放政治犯,由此被放出监狱。
1949年
撰写文章为后世研究鲁迅提供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撰写《鲁迅的故家》《鲁迅的青年时代》《鲁迅小说里的人物》这些回忆性文章,为鲁迅研究提供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1966年8月2日
被查封,家道没落
1966年8月2日,被红卫兵查封了家,并遭到皮带、棍子抽打。其后周作人两次写了短文让儿媳张菼芳交给当地派出所,以求服用安眠药安乐死,都无音信。
收起
早年经历
周作人与家人
教育经历
幼年在家乡的私塾书屋(三味书屋)里接受传统的汉学教育。
1901年,受国内新学风潮影响,到南京进入江南水师学堂(民国后改海军军官学校)。在校间,根据“周王寿考,遐不作人”的典故,改名为作人,号朴士。在管轮班(轮机专业;轮机科)读了6年,当时专业科目都用英文书,他因此有了相当的英文基础,后来考取官费生,和哥哥鲁迅、好友许寿裳(季茀)等人留学日本。
1903年,入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海军管理,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日本。
1906年,到达日本后先补习日语,后攻读海军技术,最后攻学外国语。他以学“造房子”(土木工程)的名目出国,抵日后先读日本法政大学预科,后入东京立教大学修希腊文,研读《远征记》(苏格拉底的学生色诺芬的著作)等文学经典,课后也到神学院学福音书的希腊原文,课余和鲁迅翻译出版了著名的《域外小说集》一、二部分,这两部译作以东欧弱小民族文学为主,也包括王尔德等名家名作,但初版只卖出20多本。虽然胡适曾说这个例子宣告用中文古文翻译外文作品的失败(《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但是《域外小说集》无论是古文的文采还是译者对外文的理解都很杰出。周氏兄弟、许寿裳、钱玄同等人曾从国学大师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并相互结下友谊。另外周作人在日本还短暂学习俄文、梵文等。
工作经历
周作人旧照
1917年,到北京大学附属国史编纂处做编纂。
1918年出任北京大学文科(文学院)教授,担任希腊罗马文学史、欧洲文学史、近代散文、佛教文学等课程,并创办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出任首任系主任,该系师资还有张凤举、徐祖正等,后来因中日战争爆发而停办。
1919年起任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会员,与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胡适5位北大教员兼国语会会员在会上联名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经大会通过后颁行全国。
1922年,与钱玄同、陆基、黎锦熙、杨树达、胡适、沈兼士等会员任国语统一筹备会汉字省体委员会委员(共16人)。在“非基督教运动”高潮中,他和钱玄同、沈士远、沈兼士及马裕藻发表《信仰自由宣言》,重申信仰自由的精神。
1925年,在女师大风潮中,周作人支持进步学生,与鲁迅、马裕藻、沈尹默、沈兼士、钱玄同等人连署发表《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并担任女师大校务维持会会员。
1938年9月起,至燕京大学(美国基督教背景)国文系每周授课6小时,客座教授职称。行刺后日本宪兵进驻周作人家,在客观上加速了其“落水”的进程。
出任汪精卫政权职务
1939年1月接下汪精卫南京政府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的聘书,3月应聘兼任北京大学“文学院筹办员”,开学后兼任文学院院长。
1940年12月19日,汪精卫政权中央政治委员会31次会议通过“特派周作人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并指定为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1941年元旦正式上任。
1941年10月起,兼任东亚文化协议会会长。
1943年6月起,兼任华北综合调查研究所副理事长。
1944年5月起,兼任《华北新报》经理和报道协会理事、中日文化协会理事。
1945年12月,抗战结束后在北平以汉奸罪名被蒋介石主政的国民政府逮捕,并押解南京受审,监禁于老虎桥监狱,周作人的朋友和学生纷纷为他开脱求情,俞平伯还给在美国办外交的胡适写了封长信,请求胡适为周作人说情。
1946年11月6日,高等法院判处他14年有期徒刑,1947年12月9日改判10年有期徒刑。
1949年1月22日,李宗仁接任中华民国总统,在国共和谈的空气中,下令释放政治犯,周作人在1949年1月26日被放出监狱,坐火车到学生尤炳圻在上海的家暂住。
1949年8月14日,从上海回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管治下的北平定居。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作人搬回北京八道湾的老房子,专心翻译和写作,以稿费维持生计。
1952年8月起出任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制外特约译者,每月预支稿费200元人民币,按月交稿。
反右运动中,在北京图书馆工作的儿子周丰一被划为右派,停发工资,让他的经济负担大增,只好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信。在康生和周扬的过问下,稿费从1960年1月起,调高到每月400元人民币。
1964年9月起,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入高潮,其稿费又减半至每月200元人民币。
1966年6月起,人民文学出版社不再给周作人预付稿费。
1966年8月2日,被红卫兵查封了家,并遭到皮带、棍子抽打。其后周作人两次写了短文让儿媳张菼芳交给当地派出所,以求服用安眠药安乐死,都无音信。
翻译经典
周作人相册
这段期间,他翻译日本古典文学和古希腊文学作品多部,同时应邀校订别人的译稿。有些没有结集的日本文学中短篇译作散见中国和香港传媒。
他每个月开销颇大,在写给香港曹聚仁的信件里面曾说:“人民文学社派人来说,每月需用若干。事实上同顾颉刚一样,需要五百一月,但是不好要得太多,所以只说四百。以后就照数付给”。“因为负担太重太多,所以支出太巨,每月要不足百元以上,这是我拮据之实情。”
周作人登《南方人物周刊》封面
包括古希腊喜剧《财神》(阿里斯托芬作)、《希腊神话》《伊索寓言》全译本、古希腊悲剧《欧里庇得斯悲剧集》(与罗念生合作翻译);日本现存最古的史书《古事记》、滑稽短剧《狂言选》、平安时代随笔代表作《枕草子》、滑稽本《浮世澡堂》(日文《浮世风吕》)和《浮世理发馆》(日文《浮世床》)等。
他应邀校订北京翻译社的《今昔物语集》本朝部译稿和丰子恺的《源氏物语》全部译稿(与钱稻孙合作)。
他觉得毕生最重要,也最有成就感的译作是用古希腊语(和罗马帝国希腊化地区当时流行的新约希腊语;通用希腊语不同)写作的古罗马叙利亚作家、哲学家路吉阿诺斯的作品选《路吉阿诺斯对话集》。
周作人精通日语、古希腊语、英语,并曾自学古英语、世界语。
著作日语译本 | ||
时间 | 出版社 | 作品 |
1936年 | 山本书店 | 《北京の果子》 |
1938年 | 改造社 | 《周作人随笔集》 |
1939年 | 文求堂 | 《中国新文学の源流》 |
1940年 | 冨山房 | 《周作人文芸随笔抄》 |
1940年 | 创元社 | 《瓜豆集》 |
1944年 | 実业之日本社 | 《结縁豆》 |
1955年 | 筑摩书房 | 《鲁迅の故家》 |
1973年 | 筑摩书房 | 《日本文化を语る》 |
1998年 | 骏河台出版社 | 《水の中のもの―周作人散文选》 |
2002年 | 平凡社 | 《日本谈义》 |
2002年 | 新风舎 | 《鲁迅小说のなかの人物》 |
其他译本 | |
日语 | 《现代小说译丛》 |
《黄蔷薇》 | |
《陀螺》 | |
《现代日本小说集》 | |
《乌克兰民间故事集》 | |
《古事记》 | |
《狂言选》 | |
《枕草子》 | |
《浮世澡堂》(日本语《浮世风吕》) | |
《浮世理发馆》(日本语《浮世床》) | |
《现代日本小说集》(与鲁迅合作) | |
《如梦记》 | |
《石川啄木诗歌集》 | |
《两条血痕》 | |
古希腊语 | 《路吉阿诺斯对话集》 |
《希腊拟曲》 | |
《财神》(古希腊喜剧) | |
《希腊神话》 | |
《伊索寓言》(全译本) | |
《欧里庇得斯悲剧集》(与罗念生合作,古希腊悲剧) | |
英语 | 《域外小说集》(与鲁迅合作) |
《红星佚史》 | |
《现代小说译丛》(与鲁迅合作) |
作品一览
《欧洲文学史》 | 《近代欧洲文学史》 | 《谈龙集》 | 《艺术与生活》 | 《雨天的书》 | 《儿童文学小论》 |
《儿童文学小论》 |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 《谈虎集》 | 《鲁迅的故家》 | 《夜读抄》 | 《知堂回想录》 |
《自己的园地》 |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 《瓜豆集》 | 《周作人书信》 | 《苦竹杂记》 | 《书房一角》 |
《老虎桥杂诗》 | 《鲁迅的青年时代》 | 《永日集》 | 《药堂杂文》 | 《苦茶随笔》 | 《过去的工作》 |
《知堂乙酉文编》 | 《周作人文类编》 | 《木片集》 | 《苦口甘口》 | 《秉烛谈》 | 《风雨谈》 |
《药味集》 | 《周作人散文全集》 | 《看云集》 | 《知堂书话》 | 《立春以前》 | 周作人自编文集 |
《知堂文集》 |
研究鲁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另一项重大的贡献是撰写《鲁迅的故家》《鲁迅的青年时代》《鲁迅小说里的人物》这些回忆性文章,为鲁迅研究提供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在报刊发表散文随笔,后辑成《木片集》。
经曹聚仁介绍,在香港传媒连载回忆录《知堂回想录》,后结集出版。
家庭生活
儿子周丰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北京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工作。周丰一和爱人张菼芳照顾周作人度过晚年。
前辈 | 祖父:周福清(1838~1904年) 父亲:周伯宜(1861~1896年) 母亲:鲁瑞(1858~1943年) |
兄弟 | 长兄:周树人(1881~1936年)(即鲁迅) 三弟:周建人(1888~1984年) |
配偶 | 日本籍妻子:羽太信子(1909年在东京结婚) |
子女 | 儿子:周丰一1997年病逝儿媳:张菼芳 长女:周静子 次女:周若子1929年夭折 |
健康状况
1967年5月6日,下地解手时突然发病去世,享年82岁。
散文
周作人书法
周作人在情感处理方式、讽刺修辞运用、语言以及文体诸方面均一定程度地受到日本审美经验的影响,与这种影响相关,他形成了一种近似于日本传统文学的文风,以温和、冲淡之笔书写个人的闲适、寂寞与不平,把玩人生的苦趣。其实,他看似有闲而心无暇,不只是由闲适透出淡淡的哀绪,而且在闲适背后隐有无限忧愁;他不是以创作去体验生活的寂趣,乃至玩味这种寂趣,而往往是借创作排解寂寞、忧愁,由此与日本文风区别开来。
翻译
“兴趣型”翻译家周作人,兼顾当时的国情,是翻译与研究相结合的学者化的翻译,其文艺观和创作在多方面受到了所译原著及作者的某些影响。他缺席“抗战”翻译,在“受命”翻译时显得规矩正式了很多。
周作人在《现代日本小说选》中讲了他不选日本自然主义的理由。在给沈雁冰的一封信中指出:“专在人间看出兽性来的自然派,中国人看了容易受病。”
在现代中国周作人是最早提倡研究性科学、性心理学和性教育的人之一。他提倡对于性问题的健康的正常的态度,这本身就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因此,对森鸥外《性的生活》的翻译和发表,超出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周作人在1938年译出时用的是英文VITASEXUALIS而非汉语标题,也考虑了当时的国情,虽然是先进,也总不是“明目张胆”。
钱理群说过:“对于周作人,他也许并不否认,甚至一定程度也在积极追求译书的效果,但他更多的是出于一己的兴趣,他是以兴之所至的态度来从事译作,不可能那么严肃认真,也只愿自然、自在地过着消闲的生活。不愿以任何外在的东西——哪怕是译书这样有价值的思想文化活动——来束缚自己。”
在我印象中,似乎很少有人像周作人那样,书读得那么多,文章写得那么杂,而且近乎篇篇可读。这是最令我敬佩他的地方。
周作人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尤其是他出任伪职后,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贡献一在小品文,一在翻译,然而他却在历史发展中沦为汉奸文人。另外,他在保护北大校产、掩护国民党地下工作者等方面也做出过贡献。在《周作人传》中就能看到3个周作人:一是“伪官吏”的“周督办”,一是“寻梦者”的苦住庵庵主,一是周作人自己塑造的“为国为民”的“殉道者”。
他清新淡雅,如话家常的白话文,洋溢着深厚的中国、东洋、西洋古典与近现代文化素养,轰动一时,新文化运动中更发表影响深远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启蒙主义理论文章。可说是中国散文的一个高峰。
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