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
1966年2月26日,陈薇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县(今兰溪市)。
1984年,从兰溪一中毕业,考入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
1988年,获得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同年,被免试推荐到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生物化工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导师为丛进阳教授。
1991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同年4月入伍,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工作。
1995年,考取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博士研究生,攻读基因工程专业。
1998年6月,获得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并被选入军事医学A类人才库。
199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0年,晋升为副研究员。
2002年,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并享受首批军队特殊人才津贴。
2003年3月,成为微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2006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担任国家减灾委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委员会卫生防疫组长。同年7月,担任北京奥运安保军队指挥小组专家组成员。
2011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2012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
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015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201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9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实验研究中的陈薇研究员
在SARS肆虐期间,陈薇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国内外首先证实IFN-ω能有效抑制SARS病毒的复制,并完成了30余所SARS定点医院近14000名医护人员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药物对防范一线医护人员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关成果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曾评价其研究团队“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拼搏奉献”。
汶川地震期间,陈薇曾担任国家卫生防疫组长,并赴灾区一线;北京奥运会期间,陈薇参与“军队奥运安保指挥小组”专家组,带队负责各场馆的核、生、化反恐任务;2014年底,由陈薇领衔的团队自主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获得临床许可,进入人体试验,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重要医学期刊《柳叶刀》。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接见基层一线军队人大代表时,曾听取陈薇的工作汇报,“并代表军事医学科学院全体官兵邀请习主席前去视察”。
2015年7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隆重举行了晋升少将军衔仪式,总后首长向唯一的一名晋升女军官颁发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签署的少将军衔命令状。
201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54岁的陈薇带领专家组进驻武汉。2天后(1月28日),由军事医学研究院与地方公司共同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RT-PCR荧光探针法)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4天后(1月30日),紧急展开的军事科学院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核酸检测时间比现有时间大大缩短,加快了确诊速度。
2020年3月3日,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在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2020年12月1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正式发布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2020年增聘学部委员名单,陈薇获聘。
2021年5月30日,陈薇当选为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8月,陈薇率先进入负压帐篷实验室开展核酸检测。
陈薇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但容貌秀丽,还是一名成绩优异且稳定的“学霸”。生性活泼的她虽是理科生,但是喜欢文学和舞蹈,常常光顾周末学生食堂舞会,还是清华大学咖啡厅的第一批女服务员。
在清华大学读研期间,陈薇与麻一铭在火车上相识,两人于1992年结婚。婚后,麻一铭承担了大部分家务,为陈薇忙碌的科研工作解除了后顾之忧。1998年,陈薇成为了一位母亲,但只休了一个月产假,就回到实验室。
时间 | 荣誉表彰 |
1999年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等功 |
2002年 | 首批军队特殊人才津贴 |
2003年 |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
2003年 | 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 |
2003年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等功 |
2003年 | 全军“非典防治工作先进个人” |
2003年 | 总后勤部“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 |
2004年 | 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等功 |
2005年 | 全军“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 |
2006年 | 总后勤部“科技银星” |
2008年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2009年 | “求是”杰出青年奖 |
2011年 |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
2015年 | 中央电视台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
2015年 | 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
2017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2019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20年8月11日 |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
2020年9月8日 |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
2021年3月 | 2020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 |
科研综述
陈薇长期从事生物防御新型疫苗和生物新药研究,主持建成创新体系和转化基地,成功研发中国军队首个病毒防治生物新药、中国首个国家战略储备重组疫苗和全球首个新基因型埃博拉疫苗。2014-2015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期间,率队赴非洲疫区完成埃博拉疫苗临床试验,是第一个在境外开展临床研究的中国疫苗。
陈薇历经狙击非典、汶川救灾、奥运安保、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砺炼,带出一支学科交叉、拼搏奉献的生物防御队伍,2018年获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
2020年3月,由陈薇领衔的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鯠臫开始人体頭條注射试验。
研究成果
多年来一直从事生防研究,领衔承担了多项国家、军队重大研究项目,都出色完成了任务。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新型疫苗和治疗药物研究方面,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20年3月16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科研团队所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这是国内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新冠疫苗。4月12日,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团队牵头研发的重组新冠病毒(腺病毒载体)疫苗II期人体临床试验正式在武汉开始受试者接种试验。这是全球首款进入II期人体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2021年6月3日,举行的2021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薇在演讲中透露,她带领团队与康希诺合作研发出了吸入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正在向国家药监局申请紧急使用授权。11月,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疫苗由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与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合作研发,目前二期临床试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在推进紧急使用的申请工作。
教育成果
作为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她坚持用事业凝聚人心,用真诚感动人心,用豁达稳定人心,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和人文环境,放手培养更年轻的优秀人才,加强梯队建设。
共招收培养博士后3名、博士生12名、硕士生25名,联合培养博士生6名、硕士生2名。
2002年破格晋升研究员并遴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以来,招收博士、硕士生研究生70余名,培养了一支团结协作、朝气蓬勃的科研创新团队。
2011年她的研究团队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就有32人,平均年龄30岁。已有3人晋升副研究员,有6名博士以第一负责人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多项课题。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5月,陈薇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53.2。
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陈薇以通讯作者在Lancet、Lancet Global Health、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文章。
据2020年10月首都文明网显示,陈薇以通讯作者在《科学》《柳叶刀》等发表SCI收录论文79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60.3。
承担项目
2001年“9·11事件”后不久,陈薇作为全军某重大专项的首席科学家,获得500多万元的资助。
2006年,陈薇领导的“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随后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科技部科技改革与发展专项的持续支持。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研究期限 | 资助机构 |
抗SARS病毒人源抗体的研究 | 专项基金项目 | 2003年5月至2004年4月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特种药物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发明专利
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陈薇作为第一发明人获中国、美国、日本等发明专利授权30项。
据2020年10月首都文明网显示,陈薇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31项、I类新药证书3项、临床批件9项。
成果奖励
2006年,陈薇凭借一项反恐生化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6年,陈薇领导的“抗病毒Ⅰ类新药—重组人干扰素ω”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截至2007年4月,陈薇共招收培养博士后3名、博士生12名、硕士生25名,联合培养博士生6名、硕士生2名。
自2002年至2015年7月,陈薇共招收博士、硕士生研究生70余名。
讲座报告
2016年11月15日,陈薇在北京师范大学作了题为“生物安全的机遇与挑战”的学术讲座。
2018年12月20日,陈薇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高分子科学导论”课上为本科新生作了题为“饮其流者怀其源”的报告,她以自身工作经历为主线,与同学们分享生物安全、病毒防御、疫苗研制的国际前沿和实践进展。
时间 | 担任职务 |
2005年7月 |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
2013年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2013年10月 |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十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 |
2016年6月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2017年8月 | 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委员 |
2018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2021年5月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
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 |
2012年1月15日,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节目嘉宾。
2020年8月28日,受邀参与由中宣部、教育部、国家卫健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开学第一课》,讲述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
2020年12月31日,参加央视跨年晚会《启航2021——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盛典》,与钟南山、张定宇、王祖蓝、关晓彤等一起演唱《我和我的祖国》。
2020年3月3日晚,一张配文为“疫苗第一针,院士先试”的图片出现在社交网络上。该图片被认为是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疫苗已进入临床阶段,配文还称:“第一支新冠病毒疫苗,今天注射到陈薇院士左臂。专家组7名党员也一同注射。”随后不久,这张图片的真实性被证伪:“疫苗人体实验怎么可能会这么快?”
微博认证为“香港文汇报北京新闻中心执行总编辑”的“凯雷”3月4日凌晨也发微博称:“流传的这张照片是陈薇出征武汉前,和我03(年)打的是一样的针,旨在增强免疫力出征战场”“这些流传的图片上的文字是不对的”。
2021两会提案
在过去极不平凡的一年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一直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战场上,带领科研团队研制的我国重组新冠疫苗,创造了很多个“第一”。今年两会,陈薇的提案将围绕国家生物安全领域展开。
2021年3月7日,陈薇委员提四点建议:
一、建立国家重大安全科技攻关“白名单”制度。
二、建设特需疫苗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三、持续开展新冠疫情防控科研攻关。
四、营造潜心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
陈薇院士
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评:陈薇研究团队“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拼搏奉献”。
央广网评:陈薇是中国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安全专家,为国防建设和国家生物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会评:陈薇在生物安全、生物防御、生物反恐等方面业绩显著,出色完成了抗震救灾、奥运安保等应急任务。
解放军报评:作为一名军人,她闻令而动、敢打敢拼,展现了钢铁战士的血性本色;作为一名党员,她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院士,她领衔研发全球第一个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彰显了中国的科技实力,用实际行动谱写了绚丽的奋斗篇章。
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闻令即动,紧急奔赴武汉执行科研攻关和防控指导任务,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颁奖词:用自己的学识、见识与胆识在卫生健康领域建言资政,用自己的专业、拼搏与实干在疫情之下闻令即动,以行动捍卫生命,全力攻坚克难,成功研发“新冠疫苗”,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实力。她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