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库  > 所属分类  >  科学家   

李政道

1926年出生于上海。
学术活动
1943年在江西联合中学毕业。
1943年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由此走上物理学之路,师从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
1944年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大学。
1946年经吴大猷教授推荐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大师费米教授。
1950年6月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任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助理研究员,从事流体力学的湍流、统计物理的相变以及凝聚态物理的极化子的研究。
1950年-1951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研究员和讲师。
合并图册
1951年-1953年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
1953-1960年历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的研究。三年后,29岁的李政道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他开辟了弱作用中的对称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物理等科学研究领域。
1956年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1956年与杨振宁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8年与杨振宁、吴健雄同获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奖,并被授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荣誉博士学位。
1960年-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1961年受推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陪同邓小平同志视察中国科学院
1963年-1964年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4年-1984年任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讲座教授。
1970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1984年回国参加第十六届中研院院士会议。
1986年出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并担任北京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主任。12月,哥大为李政道举行六十大寿庆典。
1988年在北京主持召开同步辐射应用国际讨论会。
1984年他获得全校级教授(UniversityProfessor)这一最高职称,至今仍是哥伦比亚大学在科学研究上最活跃的教授之一。他的兴趣转向高温超导波色子特性、中微子映射矩阵,以及解薛定谔方程的新途径的研究。
1986年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主任。
朱镕基、温家宝同志接见李政道
1986年任北京现代物理中心主任。
1988年任浙江现代物理中心主任。
1997年-2003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主任。
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1990年成为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董事会成员。
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2006年至今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2018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

个人生活编辑本段

家庭生活

父亲:李骏康,金陵大学农化系首届毕业生。
妻子:秦惠君(注:替代字,原字为君上面加一竹字头),1996年11月29日去世。
儿子:李中清、李中汉、儿媳妇黄美芬。

主要成就编辑本段

李政道
李政道的研究领域很宽,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方面的工作也颇有建树。
1949年与罗森布拉斯和杨振宁合作提出普适费米弱作用和中间玻色子的存在。1951年提出水力学中二维空间没有湍流。1952年与派尼斯合作研究固体物理中极化子的构造。1954年发表了量子场论中的著名的"李模型"理论。
1957年与奥赫梅和杨振宁合作提出电荷共轭不守恒和时间不反演的可能性。1959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硬球玻色气体的分子动理论,对研究氦Ⅱ的超流动性作出了贡献。1962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带电矢量介子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可重正化性。
1964年与瑙恩伯合作,研究了无(静止)质量的粒子所参与的过程中,红外发散可以全部抵销问题,这项工作又称李-瑙恩伯定理。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场代数理论。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发破缺的问题,又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立子,并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继续在路径积分问题、格点规范问题和时间为动力学变量等方面开展工作;后来又建立了离散力学的基础。
主要论著
《粒子物理和场论引论》 
《BirkhauserBostonInc》
《宇称不守恒三十年》
《宇称不守恒发现之争论解谜》 
《对称,不对称与粒子的世界》 
《李政道文选》 
《GordonandBreach》
《科学与艺术》 
《物理的挑战》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

李政道图片
网易娱乐:李政道的经历表明,“物理”决不是他的生活方式的全部。艺术与祖国的历史文化强烈地熏陶、感染、吸引着他,使他“在哲学与人文艺术领域,也有独到的见解”,在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上造诣极深。
新浪网:李政道的研究领域十分广阔,在高能物理、粒子物理、天体物理、流体力学、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广义相对论等方面建树颇多。“物理成了他的生方式”将物造性地提出新问题、新思想在科学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对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9年,英国科学家C.P.斯诺在剑桥大学里德讲座发表了关于“两种文化”的著名演讲,他说李杨的发现是科学史上最惊人的成果之一,完全可以和1957年人类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相媲美。斯诺评价说:“这是一项极其漂亮而富有的独创性的成就,世人对此感到如此震惊,以致忘记了他们的思维是何等的漂亮,它使我们重新思考物理世界的某些基本原则。”

获得荣誉编辑本段

荣誉奖项
▪2016   中华文化人物(获奖)
▪2015   马塞尔·格罗斯曼奖    (获奖)
▪2000   纽约科学院奖(获奖)
▪1999   教皇保罗奖(获奖)
▪1986   意大利最高骑士勋章   (获奖)
▪1979   伽利略奖   (获奖)
▪1969    法国国家学院G.Bude奖(获奖)
▪1957   爱因斯坦科学奖(获奖)
▪1957   诺贝尔物理奖(获奖)
▪1994    和平科学奖(获奖)
▪1977    法国国家学院G.Bude奖(获奖)
▪1995    中国国际合作奖(获奖)
▪1997    纽约市科学奖(获奖)
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社会活动编辑本段

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出资30万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竹君)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以來及臫上海頭條交通大学(新增)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李政道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学事业后继有人,实乃用心良苦,竭尽全力。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钱三强    下一篇 陈景润

参考资料

[1].  李政道交大演讲:"我是上海人"   http://dfdaily.eastday.com/d/20090529/u1a708555.html
[2].  李政道: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http://news.youth.cn/zt/nuob/hydz/201210/t20121008_2491225.htm
[3].  北大成立高能物理中心   http://news.sina.com.cn/c/2006-11-28/030210611876s.shtml
[4].  杨振宁   https://www.toutiao.com/a6942754935968629255/
[5].  我国又添一所新高校,以李政道命名   http://m.toutiao.com/a6898873428145685000/
[6].  李政道、杨振宁获得诺奖在台湾地区引发的冲击波   http://m.toutiao.com/a6499589873010229773/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