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_照片图片_家世背景_最新信息 - 名人库  > 所属分类  >  历史人物   

张廷玉

张廷玉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清朝大学士、军机大臣。安徽桐城人,父亲为大学士张英。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进士,不久后入值南书房。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先后担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务,深受重用。雍正帝垂危之际,任命张廷玉为顾命大臣。张廷玉在任期间以身作则,选拔人才,改革吏治、完善奏折制度,实行宽刑慎罚的方针,以较为柔和的态度解决问题。张廷玉执掌翰林院多年,先后参与修订《亲征平定朔北方略》《明史》《大清会典》等重要书籍。此外张廷玉本人也具有一定的文学成就,张廷玉一生创作了许多诗歌,主要收录《澄怀园诗选》《载赓集》《澄怀园文存》《澄怀园语》《传经堂集》《焚馀集》等。

乾隆帝即位后,张廷玉多次以老病乞休,在此期间与乾隆帝渐生嫌隙,晚景凄凉。乾隆二十年(1755年)张廷玉逝世,享年八十四岁,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成为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族大臣。

目录

人物生平编辑本段

清朝第一汉臣张廷玉

初入仕途

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又号澄怀居士,安徽桐城人,父亲为大学士张英。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进士,担任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此后历任庶子、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务。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张廷玉担任《亲征平定朔北略》的纂修官。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四月,康熙召张廷玉前往畅春园,并询问他父亲的情况,此后又让他赋诗。张廷玉作两首七言律诗,获得康熙的赞许。此后张廷玉随侍康熙左右,夏天前往热河避暑,秋天前往边塞狩猎,康熙前往蒙古部落巡游时,张廷玉也亲自跟随前往。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张廷玉担任当年二月会试考官。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张廷玉再次担任会试考官。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张廷玉担任刑部侍郎。

康熙六十年(1721年)山东盐贩王美公聚众闹事,巡抚李树德前后逮捕一百五十多人。张廷玉同都统讬赖、学士登德前往调查情况,最后作出杀七人、流放三十五人的决定,当年六月张廷玉调任吏部侍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驾崩于畅春园。雍正即位后委派张廷玉同翰林院学士阿克敦、励廷仪办理大事典礼翰墨,撰写几筵祭告文字,同年十二月张廷玉升任礼部尚书,并担任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

身居高位

雍正帝登基后,张廷玉开始进一步深入朝政核心,并承担多个要职,极受雍正帝倚重。雍正元年(1723年),张廷玉调任南书房,担任皇子们的老师,加封太子太保,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同时继续主持朝廷取仕,与左都御史朱轼一起充任顺天乡试考官。张廷玉向雍正进言,表示浙江、江西等地的棚户问题严重,建议采取招抚的政策,雍正同意了他的建议。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认为其供职公正、谨慎,故加封其为太子太保,不久又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并负责管理户部事务。三月,张廷玉担任纂修清圣祖实录总裁官。同年七月张廷玉担任纂修明史总裁官,九月张廷玉担任会试正考官。此后张廷玉先后被任命为文华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等。

雍正七年(1729年)再加少保。在此期间,清政府开始对准格尔用兵,为了保证战事顺利,雍正帝下令在紫禁城隆宗门内设立“军机房”,后改称“办理军机处”,并命令怡亲王允祥、张廷玉及蒋廷锡办理军机处相关事务。此后,张廷玉开始负责军机处的建设工作,对军机处的性质、官职、职能、纪律等方面作出了严格规定。军机处也逐渐成为了清廷的权力中心。同时,张廷玉还对奏折制度进行了规定,大臣们上奏,平常的事情就用疏,上报通政司,由内阁拟旨。重要的事情就用折子,上报奏事处,由军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自此,内阁的权力都转移到了军机处。此后张廷玉作为军机大臣每天都会被召入内廷,商讨国家事务。张廷玉为人谨慎,受雍正的器重。有次雍正生病时,为嘉奖张廷玉的翊赞功,授予他世袭的一等阿达哈哈番,张廷玉请求让自己的儿子张若霭继承这个爵位。雍正十年(1732年)张廷玉以山东连年饥荒为由,请求雍正减免当地士绅赋税。雍正同意了他的请求,前后有千余人受益。

雍正十一年(1733年),张廷玉上疏改革刑部弊端,雍正予以同意。同年雍正让张英入祀京师贤良祠,让张廷玉和弟弟张廷璐,儿子张若霭回乡祭拜。此后又从内帑中拨出万金为张英修建祠堂,并赐予张廷玉冠带、衣裘及貂皮、人参、内府书籍五十二种。并送张廷玉一个玉如意。同年十二月,张廷玉请求对遭受水灾的直隶诸县,增加一个月的赈济,并提议以工代赈,雍正同意了他的想法。次年二月张廷玉返回京师,雍正派遣内大臣兼侍郎的海望前往卢沟桥迎接。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病重,张廷玉同大学士鄂尔泰等人被任命为顾命大臣,并留下遗诏,让张廷玉配享太庙。乾隆即位后,命张廷玉总理事务,并授予他一等阿达哈哈番,仍然让他的儿子张若霭承袭。

顾命大臣

乾隆元年(1736年),张廷玉修撰完明史,乾隆让他继续掌管翰林院事。次年张廷玉辞去总理事务之职,乾隆加封其为拜他喇布勒哈番,晋升为三等伯爵,赐号勤宣,仍然让他的儿子张若霭承袭。此后乾隆加封张廷玉为太保,并下诏告诉他,清朝文臣没有爵位到侯伯的,只有张廷玉一人,故不再让他的儿子承袭爵位。之后乾隆又下诏给张廷玉,表示他年纪已高,不必每天入朝,如果天气不好的话就无须入朝。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张廷玉担任会试正考官。

乾隆十一年(1746年),张廷玉长子张若霭早逝,乾隆任命张廷玉的二子张若澄前往南书房任职。此后张廷玉以自己年老多病为由乞求返乡。乾隆表示张廷玉身为从祀元臣,怎么能归田终老。张廷玉列举宋、明两朝大臣为例,乾隆依然不允许,并列举诸葛武侯的例子来劝告他。

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乾隆对张廷玉以宋朝文彦博的待遇,让他每十天来都堂议事,四五天来内廷担任顾问。当年冬天,张廷玉乞求离职回乡,被解除监修、总裁诸职。张廷玉表示自己蒙受乾隆恩德,不敢再说离去之事,只能暂缓归乡之事。并表示,乾隆南巡之时,自己会前往江宁接驾。乾隆准许张廷玉回乡,命他明年春天返回家乡,并赐给他三首诗。张廷玉上朝入谢,并请求乾隆为自己立下自己死后配享太庙的书面证据。乾隆对此感到不悦,但还是给他写了一封手诏。第二天,张廷玉派遣自己的儿子张若澄前来谢恩。乾隆因为张廷玉自己没有来,而感到生气,下旨责备他,军机大臣傅恒、汪由敦二人负责撰写圣旨。次日,圣旨还没有下,张廷玉入朝致谢,乾隆责备汪由敦泄露,并下旨追罚他。朝中大臣请求剥夺张廷玉的官爵,罢免他配享太庙的资格。乾隆削去张廷玉伯爵爵位,并让他以大学士的官衔回乡,仍允许他配享太庙。

凄惨晚年

乾隆十五年(1750年)二月,皇长子定安亲王薨,刚过初祭,张廷玉就请求南还家乡。乾隆大怒,将太庙配享大臣名单告知张廷玉,让他自己想想是否应该配享。张廷玉对此感到恐惧,上疏请求取消自己的配享资格。乾隆召集大学士和九卿商议,罢免张廷玉的配享。此后张廷玉的亲家四川学政编修朱荃获罪,乾隆以张廷玉举荐朱荃为由,将历年赏赐给他的物品全部收回。

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张廷玉逝世,享年八十四岁,谥号文和。此后乾隆依照父亲的遗命,将张廷玉配享太庙,成为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族大臣。

施政举措编辑本段

整顿吏治

提倡廉政

张廷玉以身作则,他将明代文人俞行之的诗句“夜门无客敢怀金,秋屋有情甘饮料”,收录到自己的作品《澄怀园语》来勉励自身清廉自律。张廷玉担任军机大臣办公时,常常上百人抱着奏折环顾在身边,张廷玉即使是坐轿子出行的时候,也仍然在批阅文件。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张廷玉奉命校对春闱考试,有同事打算贿赂他,对张廷玉出言试探,张廷玉不为所动,只是作了一首讥讽他的诗。那人见到后惭愧的退了出去,此事受到当时士人的广泛传颂。

选拔人才

张廷玉三次担任会试主考官,拒绝他人贿赂请求,本着秉公取士的理念前后选拔许多能士。清朝选外官的时候,使用的是明朝人孙丕扬所创的“掣签之法”。当时有人认为这样选拔官员太过儿戏,张廷玉则表示,选拔人才如果真能公平公正的话,那也就不需要掣签,并表示“掣签之法”只是一时之计。此外张廷玉对“报恩”这个观点进行了重新的诠释,他表示在职官员能处理事务的就是报恩,不能处理事务的,告老还乡也是报恩。学者方宁胜认为张廷玉的这几个措施,能较为公平地选拔官员,并能促使年老官员辞职回乡,使年轻官员有上位的机会。

改革奏章

张廷玉对清朝原先的奏折制度予以改革,规定大臣上奏的话,普通事情就用疏,上呈到通政司,然后由内阁拟旨。要紧的事情就用折子,由军机处拟定圣旨,然后让皇帝用红笔批阅。学者方宁胜认为这样的举措,提高了官员奏事的效率,同时也加大了军机处的权利。

治理民政 

安定流民

清代在赣浙闽皖等省的山中,居住着许多流民。他们因地制宜,经营着制纸、种麻等产业,不受官府管辖,时人称之为“棚户”。有的棚户会做出骚扰民众,甚至是聚众造反的行为。对此张廷玉向雍正建议,将棚户编入当地户籍,五家为一保,相互监督。并派遣能吏抚慰他们,将其中有力气和有学问的人才加以录用。安抚的举措,缓和了棚户同当地民众与政府的关系。

宽限赋税

雍正十年(1732年)山东官员将上一年的赋税情况上表,并表示应当将那些欠粮的士绅革除功名。张廷玉对此向雍正表示,山东连续好几年都遭受灾荒,才导致这些士绅没有按时缴纳赋税。这件事情有可原,应当再宽限他们一年赋税,这样可以彰显雍正的恩德。雍正听后,下旨宽限当地三年的赋税,前后获得宽限的人有一千多人。学者方宁胜认为张廷玉理政治狱,宽严有度,刚柔并施。

宽刑慎罚

慎杀少杀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山东烟贩王美公、青州生员鞠士林聚众劫掠,当地官员出兵镇压,前后逮捕上千人,康熙派遣张廷玉等人前往调查。张廷玉调查后,断定这只是一场盗窃案件,并非是造反案,只诛杀了为首的七个人,流放三十五人。当地官员认为这样的判决太轻,难以威慑其他人。张廷玉则表示法律的本意,不是草菅人命。

改革律例弊端

雍正十一年(1733年)当时负责审查各省案件的刑部,对于各地送来的犯人,不分罪行轻重程度,也不分主犯还是从犯人,都送入监狱。此外刑部官员引用法律条文的时候,摘头去尾,导致很多无辜之人也被处罚。张廷玉上奏向雍正说明这些事情,并请求让都察院、大理寺对刑部处理不当的予以更正,如果大理寺、都察院、刑部互相勾结,就一并查处。在九卿商议后,对张廷玉的建议予以执行,此后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家族成员编辑本段

关系姓名简介
父亲张英大学士13
母亲姚含章浙江龙泉学博姚孙森之女15
哥哥张廷瓒侍读学士3
弟弟张廷璐礼部侍郎3
张廷瑑礼部侍郎3
妻子姚氏刑部尚书姚文然之女16
儿子张若霭内阁学士2
张若澄内阁学士2
张若渟太子少保2
张若溎左都御史2
女儿张氏嫁姚士之子16
张氏嫁姚孔16

人物成就编辑本段

张廷玉执掌翰林院多年,此外还兼任多部重要典籍的总裁官。受乾隆、雍正、康熙三朝皇帝器重,因此在这期间,清朝的主要编纂工作都是由张廷玉主管。张廷玉先后编纂《国朝官史》《明史》《大清会典》《清世宗实录》《玉牒》《雍正会典》等史料。由张廷玉总编的《雍正会典》中,规定了雍正朝各级地方管理的职责、权利范围,对管理的任免、考核、奖惩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其中《清世宗实录》是在雍正死后数月,乾隆命张廷玉等人编纂的,该实录一直到乾隆六年(1741年)才完工。在编纂过程中,张廷玉需要边写作,边汇报,需要取得乾隆的认可,因需处处揣摩圣意,很难秉笔直书。《清世宗实录》共159卷,内容涉猎广泛,为后世研究清朝提供大量史料。在《明史·艺文志》当中,张廷玉只记载一代著述,而非藏书。这样的行为在目录学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体例改革,这样的行为引起后世学者争议,但普遍来说,对张廷玉的行为,多数学者对此还是持肯定态度。《明史·艺文志》共收录4642种明代著作,该书著录简洁干练,方便后人查找学习。

人物作品编辑本段

张廷玉文化程度颇高,著有《澄怀园诗选》《载赓集》《澄怀园文存》《澄怀园语》《传经堂集》《焚馀集》等作品,这其中最值得赞叹的是张廷玉的诗歌。张廷玉诗歌风格上趋向于白居易那种闲适的诗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情。现存诗歌1424首,大致可分为题画诗、性情诗、应制诗、行役诗、唱和诗五种类型。张廷玉的题画诗生动含蓄,鲜明又传神,代表作有《题牧牛图》《题渔乐图》《题王石谷溪山雪意图》等。张廷玉性情诗核心观念是“吟咏性情”,这些诗作是张廷玉少有的性情之作。这些性情诗显露出不同时期张廷玉的个人心境,代表作有《过赵北口》《塞外久雨和王麟照》等。此外张廷玉的应制诗、行役诗、唱和诗也都有许多佳作,学者张体云认为,张廷玉是康雍乾时期为数不多的士人之一,对当时和后世文坛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轶事典故编辑本段

父子宰相

张廷玉和其父亲张英,两代人都是宰相。二人为官清廉,治家严谨,受时人称赞,“六尺巷”的故事就发生在张英身上。

退还名画

张廷玉长子张若霭擅长书画,下属投其所好,赠送名画给张若霭。张廷玉某次见到名画后,以严嵩父子的故事告诫他,张若霭听后将名画退还,此后不再涉雷池半步。

乐善好施

康雍乾三任皇帝先后赏赐张廷玉白银近万两,张廷玉并没有将这些钱财用来购买土地和房屋,而是用来资助贫困士子求学,或是赈济贫困之人。张廷玉曾在桐城东门外修建一座石桥,前后花费五千两白银,张廷玉的行为得到乡人的称赞,人们将这座桥称之为“良弼桥”。

辞让探花

雍正十一年(1733年)张廷玉执掌翰林院时,其长子张若霭参加科举考中探花(一甲第三名)。张廷玉为表示避嫌,恳请将其子列为二甲,雍正从其请将张若霭改为二甲一名。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

张廷玉为官公正,雍正皇帝评价他“器量纯全,抒诚供职”,认为他是众多大臣中最为尽力的,此前雍正更是直接向张廷玉表示二人“义固君臣,情同密友”,认为二人虽然是君臣关系,但个人情感方面相当于密友。

张廷玉行事谨慎,乾隆皇帝评价他“风度如九龄,禄位兼韦平”,认为他的风度同唐朝名相张九龄一样,家世官职则可以同西汉时期的西汉韦贤、韦玄成与平当、平晏父子相媲美。

张廷玉理政治狱从实际出发,刚柔并济。学者方宁胜评价张廷玉不以宽而养奸贻患,不以严而废道枉法。

张廷玉同其父张英两代人都身兼要职,晚清学者李元度评价他“迥翔卿贰”。称赞他以相子的身份,高升到仅次于卿相的职位。

墓葬与纪念编辑本段

墓葬

张廷玉墓葬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县龙眠乡双溪村,原占地面积为1200平方米。张廷玉墓园在修缮后,命名为“文和园”,该名称的由来源于张廷玉的谥号。墓园整体分为墓区、享堂、前院三部分,墓园内部栽种有许多竹子,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之景

张廷玉墓

故居

张廷玉故居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县老城区西南地带,总体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建筑坐北朝南,分东、中、西三个区域,有建筑三十余座,许多回廊庭院将这些建筑相连接。该庭院青砖黛瓦,朴实素雅,具有浓厚的徽派建筑特色。

影视形象编辑本段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张廷玉影视形象

1994年电视剧《君临天下》:司徒华龙饰演张廷玉

1999年《雍正王朝》:杜雨露饰演张廷玉

2001年《玉指环》:张振寰饰演张廷玉

2001年《康熙王朝》:白杨饰演张廷玉

2002年《天下粮仓》:侯正明饰演张廷玉

2010年《大国手》:曾秋生饰演张廷玉

2011年《甄嬛传》:王彪饰演张廷玉

2012年《宫锁珠帘》:沈保平饰演张廷玉

2018年《如懿传》:秦焰饰演张廷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隆科多    下一篇 年羹尧

参考资料

[1].  张廷玉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449534&Type=bkzyb&SubID=99942
[2].  传承清白家风 终成一代名臣   https://www.ccdi.gov.cn/yaowen/201603/t20160314_140804.html
[3].  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张廷玉墓(一)   https://www.tongcheng.gov.cn/zjtc/tcgl/msgj/2016827201.html
[4].  张廷玉墓   https://www.tongcheng.gov.cn/zjtc/tcgl/msgj/2004164861.html
[5].  中纪委推荐“父子双宰相”张氏家风:居官以廉 居乡以善   http://fanfu.people.com.cn/n1/2016/0406/c64371-28253811.html?t=635957833409062500
[6].  君临天下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204592/
[7].  雍正王朝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830575/
[8].  玉指环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426920/
[9].  康熙王朝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830590/
[10].  天下粮仓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148681/
[11].  大国手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5407087/
[12].  甄嬛传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4922787/
[13].  宫锁珠帘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6560033/
[14].  如懿传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5812730/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