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恒

林恒(1916年-1941年3月14日),福建人,抗战时期中国空军飞行员,林徽因同父异母的三弟。
1935年,林恒进入清华大学机械系就读。同年,因“一二九”运动游行受伤。养好伤后放弃清华学业,报考航空学校,成为中央航空学校第十期学员。1939年,林恒随学校迁到了昆明。1940年,林恒结业,来到成都,执行飞行任务。1941年3月14日,日军对成都发动空袭。在这次空袭中,林恒牺牲。牺牲后被追授中尉。
2024年4月,林恒被列入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
人物生平编辑本段
早年经历
林恒于1916年出生,父亲林长民去世时,林恒还不到十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林恒都是和林徽因一家生活在一起。
空军生涯
1935年,林恒从老家福建到北京报考清华大学机械系。同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当时林恒已是清华大学机械系大一学生。当天游行队伍被军警驱散,林恒生死不明。后来,梁思成是在北京城外找到了伤势严重的林恒,待伤养好后,林恒放弃了清华的学业,报考了航空学校,成为中央航空学校第十期学员。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航空学校南迁。1939年夏天,林恒随学校迁到了昆明。1940年春天结业后,全级一百二十五人,林恒的结业成绩名列第二。结业后,林恒来到成都,执行飞行任务。在随后的几年里,林恒逐渐历练成为一个老练的飞行员。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航空学校南迁。1939年夏天,林恒随学校迁到了昆明。1940年春天结业后,全级一百二十五人,林恒的结业成绩名列第二。结业后,林恒来到成都,执行飞行任务。在随后的几年里,林恒逐渐历练成为一个老练的飞行员。

战场牺牲
二战时期,在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为了逼迫中国投降,日军持续对重庆、成都等地进行空袭。在陈应明、廖新华写著的《浴血长空:中国空军抗日战史》一书记载,至1940年底,中国空军仅剩下各式飞机65架,而日本空军在中国战场上继续保持着近千架的绝对优势。1941年3月14日,日军再次对成都发动空袭。在这次空袭中,林恒牺牲。
相关争议编辑本段
关于林恒的牺牲过程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由于后方防空警戒系统的不力,大批日机已经飞临成都上空,中国方面仅有的几架驱逐机才得到命令,仓促起飞迎战,却已经太迟了。林恒的座机刚刚离开跑道,没有拉起来就被敌人居高临下地击落在离跑道尽头只有几百米的地方。
另据相关档案则记载,林恒是在与日本最新投入使用的零式战斗机空中格斗时中弹牺牲。1941年3月14日上午,成都防空司令部接获日军飞机来袭的警报后,立即疏散成都机场的老旧飞机以及轰炸机,而令刚从苏联接收回来不久的31架伊153型新式飞机升空作战。当天中午,中国空军第三、第五大队共31架飞机在双流上空与12架日军零式战机遭遇,但伊153型性能远落后于零式飞机。整个战斗过程持续了将近三十分钟,当时,林恒头部中弹,坠机于双流南门一带。
后世纪念编辑本段
林恒牺牲时为第五大队第十七中队少尉三级飞行员,牺牲后被追授中尉。林恒牺牲后,林恒的姐夫梁思成到成都处理后事,收殓了他的遗体,掩埋在一处无名的墓地里。在成都期间,梁思成收拢了几件林恒的遗物,包括一套军服,一把毕业时由部队配发的“中正剑”。有说法称,当时梁思成还取走一块林恒驾驶过的飞机残骸。
林恒牺牲后,林徽因难掩对其思念之情。直到1944年,林徽因怀着难言的悲伤,在病床上写了长诗《哭三弟恒》,林徽因用这首诗,悼念林恒以及那些和林恒一样的年轻飞行员。
2024年4月,林恒被列入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
亲属成员编辑本段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