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奇
时间 | 题目 | 媒体 |
2020.10.16 | 十问旷视印奇、唐文斌:AI公司步入「深水区」,友商其实不是友商 | 量子位 |
2020.07.31 | 旷视科技穿越“死亡之谷” |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20.07.30 | 旷视科技印奇:AI产业落地进入深水区 价值闭环是最大挑战 | 新浪 |
2020.07.30 | 旷视CEO印奇:AI步入死亡之谷,要做最“硬”AI公司 | 智东西 |
2020.07.30 | 印奇、唐文斌同场,旷视回应一切! | 雷锋网 |
2020.07.30 | 旷视CEO印奇:AI企业进入死亡之谷,穿越周期18-24个月 | AI财经社 |
2020.07.11 | 旷视印奇谈人工智能治理:负责任的AI是可持续发展的AI | 雷锋网 |
2020.05.07 | 旷视CEO印奇:从工业操作系统切入助产业高端化 | 腾讯网 |
2020.05.06 | 印奇谈AI治理:人工智能企业要“躬身入局” | 雷锋网 |
2020.04.22 | 旷视科技印奇:一家AI独角兽的灵魂拷问,以及与巨头的竞争 | 中国企业家 |
2019.11.06 | 旷视印奇出席虹桥国际经济论坛 谈人工智能与创新发展 | 中国新闻网 |
2019.08.25 | 旷视印奇发布公开信:人工智能必将造福所有人 | 新浪科技 |
2019.05.13 | 融资7.5亿美金后,40问旷视CEO印奇 | 量子位 |
2019.01.17 | 旷世升级,印奇成长 | 第一财经 |
2019.01.17 | 对话印奇:从外部战役到自我修炼,摆脱“同质化”宿命 | 机器之心 |
AI发展观
AI进入产业落地的深水区:从技术成熟度曲线来看,人工智能正处在“死亡之谷”的泡沫期,不带来真实价值的AI将被淘汰出局。
“AI小于IoT”:在过去20年里,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下一个自然延伸下来是物联网时代。AI是物联网里一个核心技术能力,短期内是延续未来技术创新的主轴,但不是产业落地的核心点。 AI真正的商业价值的变现,真正能够有规模、商业化落地的公司,大部分是面向线下的,是和实体行业相结合,AI和IoT未来会越来越多关联在一起。
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大脑」,物联网就是「身体」,二者相结合,能够让世界更加智能化。
算法是AI和IoT时代的核心变量。更具象化一点,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
人工智能创新就是一场无限游戏:它始于几十年前,并终将超越这个时代。有限游戏通常受时间限制,有赢输双方及明确的规则;但无限游戏会一直持续,规则和参与者也会不断改变。
产业创新观
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它对中国制造业的提档升级带来的影响是空前的。这主要体现在:工业互联网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生态链接和计算处理平台等新型通用基础设施支撑,促进各类资源要素优化和产业链协同,推动传统工业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再造。
新基建的核心是推进基础设施的全面智能化和数字化,这个过程是需要人工智能、5G和大数据等新型智能技术来赋能。工业互联网的特质是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加速流程再造,促进传统行业的提质、增效、降本,起到“1+1>2”的作用。
技术演进具有单点突破的特征,AI“新基建”的爆发式到来,很可能会在某一极具价值的商业模式上单点爆发,进而反推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
产业互联网跟消费互联网的打法不同:赢者通吃的模式会结束。因为产业链条很长,未来需要依赖的是一个经济共同体。
未来,要打造“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应该让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牵头,通过核心算法能力和软件平台,一层一层深入,准确抓住行业的细分领域,达成价值闭环,让行业接受,推动产业上下游形成更好的新共同体。
企业战略观
有一个理念,不从应用出发去做平台都是耍流氓。无法为终端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却说你是一个平台公司,这是大部分AI公司在起步时可能会犯的错误。希望能成为一家扎实的公司,所以一直在尝试找到场景扎进去。
公司战略制定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方向,一个是节奏。战略的核心就是保证方向大致正确,把战略目标框在这里,然后在执行中不断解决问题和创新。未来AI公司,分别需要在IT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的组织管理中吸纳优点。对于AI公司来说,未来必定会强调管理,强调内部系统。
旷视长期聚焦并践行1+3战略:“1”是指Brain++这个AI生产力平台,“3”是指个人、城市、供应链三大物联网。旷视将会长期践行“1+3”战略,未来三年都不会超出这个版图,旷视的业务也会在这三个最大的行业里展开并深入,去做真正的技术创新和健康的规模化发展。
谈AI落地
AI产业落地要跨越三大挑战:算法供给、价值闭环和组织人才。带领 AI 产业驶离深水区,实现真正产业落地的关键在于算法侧供给提升、价值闭环跑通与「4 in 1」组织阵型形成。
没有一家公司能称自己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它一定要找到一个场景和一个问题去解决。在这波人工智能浪潮里面,纯的算法软件公司是没有前途的,一定要跟合适的硬件做结合。
AI无论现在还是未来10到20年,确实具有“头雁效应”,不过这波AI技术刚刚起步,我们特别需要关注更基础和底层的技术创新。第二,AI不是空洞的概念,需要跟产业非常深地整合。
做AI公司一定要务实,要看到底赋能哪个行业,和哪些客户在一起,到底产生了什么价值,做了什么产品。
在物联网或者任何一个时代,你要交付一个应用,一定是软件+硬件,这是每个公司都回避不了的问题,这是我们的目的。但做硬件本身一定不是我们的目的。
谈AI创业
选择人工智能作为自己的从业方向,某种意义上是“命中注定”,因为儿时便立志“为这个世界做一名工程师”,在随后的人工智能浪潮袭来后,怀着内心的技术信仰,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
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个人成长,企业如人,一个企业能走多久,无论是文化、能力,以及最后的结果,和它的创始人几乎如出一辙,所以创业的本质是自我修炼的过程。
当大家讲资本寒冬或者资本过热,其实都在强调那个非理性的部分。热也是非理性的,寒也是非理性的,真正好的企业是可以穿越周期。
有时候我挺喜欢冬天的,冬天里面大家优胜劣汰,真正能够回归初心,真正做正确的事情。坚守初心挺重要,只要能活下去,只要选择一个正确的路,终究能够到达想到的地方。
进入AI的第一天就认识到,AI是一个非常长线的赛跑,更需要你有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从个人到公司,我们通过筛选共同做事的标准,形成比较一致的价值观。
历史上所有沉淀下来的伟大公司,都是那些能够跨越多个商业周期的公司,一定是着眼长期,建立核心竞争力,聚焦产品本质。这是你增长的唯一方式。
印奇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姚期智实验班,本科期间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
2006年,18岁的印奇以680多分的高分,考入了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在那里,印奇遇到了唐文斌及杨沐,三人迅速成为了好友。
2007年,步入大二的印奇,开始在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实习,由此结缘人脸识别。
2010年,清华毕业后印奇去了美国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专注智能传感器方向。
2011年,在印奇去往曼哈顿学习的同时,和唐文斌和杨沐两位老同学创立了旷视。同年,与大学好友温浩一同组建了当时中科院最大的人脸识别研究团队。
2013年,印奇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2015年,正式成立云从科技。
印奇
2017年8月9日,被确定为第九届“中国青年创业奖”入围候选人;11月7日,印奇获“中关村创新创业青年英豪”称号。
2022年3月15日,在芜湖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印奇受聘为芜湖首批招才大使。
2022年8月29日,印奇任北京市工商联兼职副主席。
印奇
2016年1月,印奇入选福布斯亚洲 30U30 青年领袖,并位列企业科技领域榜榜首;
2017年5月,印奇获评北京“五四青年奖章”;
2017年7月,印奇作为人工智能企业代表出席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就“创新·新动能”发言。
2017年9月,共青团中央第九届“中国青年创业奖”创业新星。
2018年6月,印奇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8全球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
2019年2月,印奇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
2019年3月,印奇获评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2019年全球青年领袖。
2020年01月,印奇摘得“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锐奖”。
2020年4月,入围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个人。
2020年11月2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0胡润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印奇以23亿人民币排名第65位。
2020年11月5日,以财富23亿 (人民币),位居2020年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第2140位。
2020年11月,入围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杰出青年中关村奖名单。
2021年12月24日,上榜《2021胡润U40青年企业家榜》。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