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_照片图片_家世背景_最新信息 - 名人库  > 所属分类  >  作家   

柔石

早年经历

1902年9月28日出生,浙江宁海人。姓赵,名平福,后改为平复,笔名柔石、金桥、赵璜、刘志清等。
民国十年(1921年)十月参加了著名新文学作家叶圣陶、朱自清、潘漠华、冯雪峰的“晨光文学社”,开始从事新文学运动。
民国十五年(1926年)春离京南下,为生计奔波于沪、杭之间。
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初赴沪谋生。
民国十七年(1928年)深秋在鲁迅的帮助下,柔石和崔真吾等人一起组织了旨在介绍东欧、北欧文学,输入外国版画,提倡刚健质朴文艺的“朝花社”。
民国十九年(1930年)初自由运动大同盟筹建,为发起人之一。三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曾任执行委员、编辑部主任。同年5月以左联代表资格,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
民国廿十年(1931年)一月十七日参加在上海东方饭店举行的讨论王明路线问题的会议时,因叛徒出卖,遭国民党军警逮捕。二月七日与殷夫、欧阳立安等二十三位同志同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

教育经历

柔石画像
民国初年(1911年)上县城正学小学堂。
民国六年(1917年)夏毕业于县正学高等小学。秋考入台州省立第六中学,中途退学,回家自修。
民国七年(1918年)夏考取了官费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民国十二年(1923年)夏天从浙一师毕业,
民国十四年(1925年)二月怀着求知的渴望北上,到北京大学当了一名旁听生。

工作经历

民国十二年(1923年)夏天应聘到杭州当家庭教师。因与自己“教育救国”的抱负相去甚远,不到半年,就辞教回乡。
民国十三年(1924年)春到慈溪县普迪小学任教,教学之余坚持文学创作。
民国十六年(1927年)春到镇海中学任教,不久担任校教务主任。九月应吴文钦(中学部教务主任)之邀,任国语教师,兼教音乐和小学部英语。在此执教期间,也参加了党领导的一些革命活动。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一月底国民党宁海县政府任命为教育局长。春新建楼房被台风刮倒,仍借正学高小校舍上课,并继续募集资金,重建新校舍。

写作经历

民国十四年(1925年)元旦在宁波自费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疯人》。

个人生活编辑本段

情感生活

民国九年(1920年)与西乡东溪人吴素瑛结婚。

个人作品编辑本段

名称
文体
出版时间
出版社
《疯人》
短篇小说集
1925年
宁波华生印局
《奴隶》
短篇小说集
1928年
新文学书局
《三姊妹》
中篇小说
1929年
《水沫旧时代之歌》
长篇小说
1929年
北新
《二月》
中篇小说
1929年
春潮
《希望》
短篇小说
1930年
商务
《为奴隶的母亲》
短篇小说
1930年
人文
《柔石选集》
文集
1951年
开明
《柔石小说选集》
小说
1954年
人文
《柔石选集》
文集
1958年
人文

轶事典故编辑本段

红色恋人

冯铿画像
柔石在浙江一师读书期间,17岁就在父母之命下与大他2岁的女子吴氏结婚,吴虽勤劳朴实,但没有读过书,双方缺乏共同语言。而这时的柔石,是一个向往革命的热血青年,饱领时代的思潮,封建礼教的束缚,无疑使他常常陷入感情的痛苦之中,婚后,他多在外漂泊。
柔石在追求理想的征途中,碰到象冯铿这般具有共同向往、热情奔放的女青年,相爱就成自然的事了。冯铿与柔石大约是在1929年10月结伴同游杭州时未公开地同居,其短暂的爱情倍受歌颂,被誉为一对“红色恋人”。

与鲁迅

初识鲁迅
1925年春,柔石在北大当旁听生,选修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有了师生关系,但未会面。1928年6月柔石去上海,知暂住友人居所与鲁迅先生相邻,遂在鲁迅原厦大学生王方仁的引见下拜见了先生。两人聊起了方孝孺,柔石告诉先生自己原名、笔名的由来,并把新近创作的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送先生审阅。鲁迅得知他们还居无定所时,介绍他们租下景云里23号。这是他们的初次见面。
共创《朝花》
随着交往的增多,鲁迅对柔石的作品和人品很欣赏,分别将《旧时代之死》、《人鬼和他的妻子》推荐发表,柔石成了先生家中的常客。因同感当时出版界之寂寞,几人商量组织“朝花社”,筹办《朝花》期刊,并同时出版《艺苑朝华》美术丛刊,由柔石具体经办。后来鲁迅又把《语丝》交由柔石负责。共同的办刊历程和木刻爱好使两人亲如父子,单《鲁迅日记》载及的来往就有近百次。
并肩战斗
1929年秋,党中央决定组建一个以鲁迅为首的“左翼作家联盟”,柔石参加了“左联”的筹备工作。1930年2月,柔石和鲁迅、冯雪峰一起出席“上海新文学运动者讨论会”和“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注:鲁迅和冯雪峰的关系是通过柔石的努力才得以密切的,而冯是向毛泽东全面介绍鲁迅的第一人,毛泽东进“鲁迅治丧委员会”也是冯提议的);3月,三人又一起参加了“左联”成立大会;5月,柔石和鲁迅出席了“左联”第二次全体会议。一起为党的文化事业尽心尽力。

后世纪念编辑本段

为了忘却的纪念
柔石牺牲的噩耗传来,鲁迅在刊物《前哨》创刊号“纪念战死者专号”上亲撰《柔石小传》和《中国无产者革命文学和前躯的血》等文;后来又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写下了“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著名诗句;直至辞世前作《写于黑夜里》,鲁迅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缅怀柔石。

故居

柔石故居
柔石故居位于宁海县城西“方祠前”,因这里曾有一座“方正孛先生祠”而得名。柔石故居系一旧式木结构架三合院二层楼房的西厢,为早年柔石的父亲所购置。
1960年初,县人民政府拨款维修,征集文物资料,使故居初步恢复了原貌。鲁迅夫人许广平还为其题写了“柔石故居”的匾额。
1962年4月1日正式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年动乱期间,故居曾被迫关闭,文物又蒙损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重新整理开放。宁海县人民政府并将方祠南通往故居的山路,命名为“柔石路”以资纪念。1989年12月,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柔石故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

鲁迅: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刘大白    下一篇 刘半农

标签

参考资料

[1].  柔石与鲁迅   
[2].  柔石   
[3].  从柔石到莫言再到80后科幻作家笔下“代孕”都有无法直视的隐痛   
[4].  李六乙导演话剧《二月》尊重柔石原著请陈其钢谱曲   
[5].  柔石:坚贞不屈的文化战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