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
教育经历
1918年,就读于桃源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预科。

丁玲[中国现代女作家]
1922年,赶往上海,在陈独秀、李达等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学习。
1923年,经瞿秋白等介绍,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次年夏转赴北京,曾在北京大学旁听文学课程。
工作经历
1929年,与胡也频、沈从文在上海合办《红黑》杂志。
1931年,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及左联党团书记,成为鲁迅旗下一位具有影响的左翼作家。
1941年初,文艺月会的会刊《文艺月报》创刊,与萧军、舒群轮流主编。
创办并主编《中国》文学杂志。
写作经历

丁玲合照
1928年,完成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引起文坛的反响,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韦护》。
1948年,丁玲写成著名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在苏区时,创作出《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等许多思想深刻的作品。
在晚年,勤奋写出了《魍魉世界》《风雪人间》等100万字的作品。
家庭生活
儿子:蒋祖林,高级工程师,著有《我的母亲丁玲》。
女儿:蒋祖慧,新中国第一代著名芭蕾舞剧编导,代表作有《红色娘子军》《祝福》等。
孙女:胡延妮,现为美国摩托罗拉电子有限公司驻中国代表。
情感生活
1942年,与25岁的陈明正式结婚。
健康状况
1986年3月4日在北京多福巷家中逝世,享年82岁。
创作时间 | 作品名称 | 出版社 |
1927-12 | 《梦珂》 | 小说月报 |
1928-10 | 《在黑暗中》 | 上海开明书店 |
1942-3-9 | 《三八节有感》 | 解放日报 |
1942-7 | 《十八个》 | |
1944-6 | 《田保霖》 | |
1930 | 《莎菲女士的日记》 | 小说月报 |
1941 | 《我在霞村的时候》 |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80-3 | 《也频与革命》 | 诗刊 |
1928-7 | 《阿毛姑娘》 | 小说月报 |
1928-2 | 《暑假中》 | 小说月报 |
1948-8 |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获奖作品 | 获奖时间 | 获奖名称 |
1952年6月 |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 获苏联斯大林文艺奖金,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各国读者中广泛传播。 |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5月,被国民党特务绑架,拘禁在南京。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罗曼·罗兰等国内外著名人士,曾发起抗议和营救活动。
1936年9月,逃离南京,奔赴陕北,成为到达中央苏区的第一位知名作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欢迎。
1940年10月19日,延安举行鲁迅逝世四周年纪念大会;同日,与舒群、萧军发起成立延安文艺月会。
在苏区,历任“中国文艺协会”主任、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副主任、西北战地服务团主任、《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席等职务。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鼓舞下,投身于根据地的革命斗争,用文艺形式积极反映我党我军和人民群众火热的斗争生活。

丁玲年年轻时照片
将荣获斯大林奖金二等奖共5万卢布全部捐给了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儿童福利部。
1955年和1957年,两次遭受极“左”路线的残酷迫害,被错划为“反党小集团”、右派分子,下放到黑龙江垦区(现今汤原农场、宝泉岭农场)劳动12年,期间创作了《杜晚香》。“文革”中又被关进监狱5年。粉碎“四人帮”后,冤案逐步得到平反。
1975年春,获释后被安排到山西农村。她和丈夫陈明将补发的工资捐献出1万元,用于农村生产建设。
1984年,中央组织部颁发《关于为丁玲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彻底推倒多年来强加给她的一切不实之词,肯定她是“一个对党对革命忠实的共产党员”。
丁玲纪念馆
丁玲纪念馆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温泉屯村,2015年9月下旬,的改造新建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书雕、文化墙等设施。
纪念丁玲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2014年10月12日由中国丁玲研究会、清华大学中文系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丁玲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湖南常德举行。
人民网: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也是一位命途多舛的女革命者。延安时期的丁玲,经历的正是从云霄沉入海底的过程。起因之一就在于她以女性的生命体验,洞察到以男性为主体的革命阵营内部,既有着两性间在阶级、民族利益上的一致性,还存在着男性以革命的名义对女性的歧视。她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大胆而犀利地揭示出被革命外衣遮蔽的性别歧视问题,从而挑战了革命群体内依然固有的父权-夫权制性别秩序。
孙犁:一颗明亮的,曾经子夜高悬,几度隐现云端,多灾多难,与祖国的命运相伴随而终于不失其光辉的星,殒落了。
林贤治:一个具有巨大文学才能而为政治所吞噬的作家,一个忠实文学事业并为之苦苦挣扎的作家,一个未完成却受到意外打击而几近碎裂的作家。
王蒙:她并非像某些人说的那样简单。在全国掀起张爱玲热的时候,我深深地为了人们没有纪念和谈论丁玲而悲伤而不平。我愿意愚蠢地和冒昧地以一个后辈作家和曾经是丁玲忠实读者的身份,怀着对天人相隔的一个大作家的难以释然的怀念和敬意,为丁玲长歌当哭。
陈子善:丁玲能在作品中提出女性的地位。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