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芳芳
1947年3月13日
出生
1947年3月13日出生于中国上海。
1954年
童星出道
1954年7岁的萧芳芳接拍第一部电影《小星泪》正式出道。

1966年
转型为时装歌舞片演员
1966年演出第一部时装剧《少女心》,开始转型为时装歌舞片演员。

1970年
弃影留学
1970年弃影前往美国留学。
1973年
重返影坛
1973年取得了大众传播学学士学位后回到香港;原本打算接母亲在美国定居并继续攻读学业,但最终被台湾导演说服去日本与秦祥林合作拍摄了《广岛廿八》。重返影坛后开始尝试不同类型的片种与角色。

1974年
因《女朋友》获最佳女配角奖
1974年凭借电影《女朋友》获得第1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

1980年
因《秋水长天》获最佳女主角奖
1980年主演电视剧《秋水长天》,获得第16届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女主角奖。

1988年
因《不是冤家不聚头》获最佳女主角奖
1988年凭借电影《不是冤家不聚头》获得了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3年
因《方世玉》被大陆观众熟知
1993年在电影《方世玉》中饰演方世玉母亲苗翠花为大陆影迷熟知。
1995年
因《女人四十》获多项大奖
1995年出演电影《女人四十》并凭借该片获得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成为中国第二位柏林影后。
1998年
创立护苗基金
1998年创立护苗基金并担任会长,宣传“保护儿童免受性侵犯”的讯息。
2009年
获金像终身成就奖
2009年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组委会授予其终身成就奖。
1947年3月13日
出生
1947年3月13日出生于中国上海。
1954年
童星出道
1954年7岁的萧芳芳接拍第一部电影《小星泪》正式出道。

1966年
转型为时装歌舞片演员
1966年演出第一部时装剧《少女心》,开始转型为时装歌舞片演员。

1970年
弃影留学
1970年弃影前往美国留学。
1973年
重返影坛
1973年取得了大众传播学学士学位后回到香港;原本打算接母亲在美国定居并继续攻读学业,但最终被台湾导演说服去日本与秦祥林合作拍摄了《广岛廿八》。重返影坛后开始尝试不同类型的片种与角色。

1974年
因《女朋友》获最佳女配角奖
1974年凭借电影《女朋友》获得第1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

1980年
因《秋水长天》获最佳女主角奖
1980年主演电视剧《秋水长天》,获得第16届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女主角奖。

1988年
因《不是冤家不聚头》获最佳女主角奖
1988年凭借电影《不是冤家不聚头》获得了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3年
因《方世玉》被大陆观众熟知
1993年在电影《方世玉》中饰演方世玉母亲苗翠花为大陆影迷熟知。

1995年
因《女人四十》获多项大奖
1995年出演电影《女人四十》并凭借该片获得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成为中国第二位柏林影后。
1998年
创立护苗基金
1998年创立护苗基金并担任会长,宣传“保护儿童免受性侵犯”的讯息。

2009年
获金像终身成就奖
2009年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组委会授予其终身成就奖。

收起
萧芳芳原名萧亮,1947年3月13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省苏州市吴县甪直,父亲萧乃震,曾经留学德国,母亲成丰慧,工于绘画。2岁时便随同父母移居香港,但在3岁时父亲便离开了人世。
幼年即从影,因为无暇接受正规教育,母亲聘请了数位家庭教师补习文化课和学习英语。还跟随粉菊花、王仁曼、傅雷分别学习京剧、芭蕾舞、书法。她还学会了绘画、骑马、射箭、舞剑、功夫。
1953年在舞台剧《家》中反串演出孙少爷高海臣。

萧芳芳幼年时
1955年萧芳芳便考入了香港中联影业公司,与少年李小龙一同演出了电影《孤星血泪》;与林黛合作主演了《梅姑》,饰演女主角的童年,凭借该片赢得了第二届东南亚影展最佳童星奖。艺名“芳芳”也是该片导演严俊为她所取。
1958年与息影30年复出的胡蝶合作主演的电影《苦儿流浪记》,该片是第一部获旧金山国际影展金奖提名的中国电影。演唱的主题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日后还被引入台湾电影,成为三地广为流传的歌曲。
1960年出演了第一部武侠片《青城十九侠》和第一部粤语片《芸娘》。走红粤语影坛。此后,她走红粤语影坛,至1966年,短短的几年间萧芳芳总共出演了100多部古装片,有时一个月内她要接两三部影片的拍摄任务。

萧芳芳剧照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艺人流行结拜,萧芳芳、冯素波、沈芝华、陈宝珠、薛家燕、王爱明及冯宝宝7个女孩,因为同为童星和演粤语片出身而相识并结拜组成了“七公主”,被称为“玫瑰公主”。“七公主”还合作拍摄过一部同名电影《七公主》。
1970年选择弃影留学美国新泽西州西顿贺尔大学修读大众传播学,后又考取了纽约大学和西顿贺尔大学研究所。
1973年取得了新泽西州西顿贺尔大学大众传播学的学士学位,她的毕业论文《中国电影的回顾与前瞻》获得A级成绩。毕业后曾在NBC电视台当助理编导;原本打算接母亲在美国定居并继续攻读学业,但最终被台湾导演说服去日本与秦祥林合作拍摄了《广岛廿八》。
重返影坛后开始尝试不同类型的片种与角色。
1974年与秦祥林、林青霞联袂主演了《女朋友》,凭借此片获得了第1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同年主演的《海韵》赢得了第5届西班牙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1975年再度与秦祥林合作主演《西贡。台北。高雄》。
1976年自编、自导、自演了影片《跳灰》。被香港影坛评价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前奏之作。
1977年在香港无线电视台主持搞笑节目《点只咁简单》,塑造了“林亚珍”这一傻大姐形象,随后自组电影公司将这个人物搬上大银幕,监制并演出了一系列的“林亚珍”电影。
1979年与导演许鞍华合作,自制、自演《撞到正》(又名《小姐撞到鬼》),淡化肢体语言,融入民俗元素。
1980年去台湾主演电视剧集《秋水长天》,凭借该剧集获得了第16届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女主角奖。
1982年再次去美国深造。
1984年回到香港。
1988年主演喜剧片《不是冤家不聚头》凭借此片获得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3年与李连杰合作演出《方世玉》,饰演苗翠花;同年与许冠文合演贺岁片《抢钱夫妻》,两部影片同时入围当年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5年在电影《女人四十》中饰演一位饱受生活困扰的中年女性,凭借在该片中的表现,获得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第1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第2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及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并获得了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银熊奖),成为继张曼玉之后第二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女星;同年此片也为她赢得亚洲电影人协会颁赠的最高成就奖。
1996在电影《虎度门》中饰演一位粤剧名伶,凭借此片,荣获第41届亚太电影节及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7年获颁英女皇MBE勋衔及香港艺术家年奖。同年与柯受良、赵文卓合作主演《麻雀飞龙》后,因受耳患困扰,基本在银幕上绝迹。该片也成了的最后一部影视作品。
1999年凭借“林亚珍”这一经典角色被TVB评选为“我最难忘的5位女主角”之一。
2009年获得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终身成就奖,以表扬其在香港电影界作出的贡献。
2020年参演文念中执导纪录片《好好拍电影》。

萧芳芳写真
参演电视剧

秋水长天1980年5月12日
饰演向依虹
参演电影
发表专辑
专辑名称 | 发布时间 | 语言 | 专辑曲目 |
![]() 林亚珍 | 1978-07-08 | 粤语 | 林亚珍、亚珍嘅错、不妨想一想、问我、森林之歌、泥娃娃、木偶寄情、真稀奇、Love Love、Kiss Me Goodbye、Those Were The Days、Goodbye、Who Will Buy、Running Time、Happiness Runs |
![]() 红粉金刚 | 1967-06-07 | 粤语 | 脂粉神枪、欢乐今宵 |
全部展开
发表单曲
歌曲名称 | 发行时间 | 歌曲简介 |
世上只有妈妈好 | 1956 | 电影《苦儿流浪记》插曲 |
彩色青春 | 1965 | 电影《彩色青春》插曲 |
爱的呼声 | 1970 | 电影《飞贼红玫瑰》插曲 |
情燕双飞 | 1970 | 电影《飞贼红玫瑰》插曲 |
糊涂相士 | 1970 | 电影《飞贼红玫瑰》插曲 |
年份 | 节目名称 | 备注 |
1969年 | 七喜合家欢 | 无线电视 |
1969年 | 芳芳的旋律 | 无线电视 |
1977年 | 点只咁简单 | 无线电视 |
1980年 | 星辰四季新韵律 | 无线电视 |
1983年 | 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无线电视 |
书名 | 作者 | 出版单位 | 出版日期 | 简介 |
洋相 英美社交礼仪 | 萧芳芳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1992 | 介绍英美的生活礼节,包括握手与打招呼、介绍、赴宴、餐桌礼仪、咖啡和茶、隆重的舞会、日常仪容、公共场所和男女约会等。 |
时间 | 获奖简称 | 获奖名称 | 获奖作品 | 所获奖项 | 获奖结果 |
柏林国际电影节 | |||||
1995 | 柏林国际电影节 | 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 女人四十 | 最佳女主角奖 | 获奖 |
香港电影金像奖 | |||||
2009 | 香港电影金像奖 | 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终身成就奖 | 获奖 | |
1997 | 香港电影金像奖 | 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虎度门 | 最佳女主角奖 | 提名 |
1996 | 香港电影金像奖 | 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女人四十 | 最佳女主角奖 | 获奖 |
1994 | 香港电影金像奖 | 第1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方世玉 | 最佳女主角奖 | 提名 |
1994 | 香港电影金像奖 | 第1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抢钱夫妻 | 最佳女主角奖 | 提名 |
1988 | 香港电影金像奖 | 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不是冤家不聚头 | 最佳女主角奖 | 获奖 |
台湾电影金马奖 | |||||
1996 | 台湾电影金马奖 | 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虎度门 | 最佳女主角奖 | 获奖 |
1995 | 台湾电影金马奖 | 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女人四十 | 最佳女主角奖 | 获奖 |
1975 | 台湾电影金马奖 | 第1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女朋友 | 最佳女配角奖 | 获奖 |
亚洲电影大奖 | |||||
2007 | 亚洲电影大奖 | 第1届亚洲电影大奖 | 亚洲电影杰出贡献大奖 | 获奖 | |
亚太电影节 | |||||
1996 | 亚太电影节 | 第41届亚太电影节 | 虎度门 | 最佳女主角奖 | 获奖 |
1995 | 亚太电影节 | 第2届亚太电影节 | 梅姑 | 剧情长片特别奖最佳女童星 | 获奖 |
香港电影金紫荆奖 | |||||
1996 | 香港电影金紫荆奖 | 第1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 | 女人四十 | 最佳女主角奖 | 获奖 |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 |||||
1996 |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 第2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 女人四十 | 最佳女主角奖 | 获奖 |
台湾电视金钟奖 | |||||
1981 | 台湾电视金钟奖 | 第16届台湾电视金钟奖 | 秋水长天 | 最佳女主角奖 | 获奖 |
其他奖项 | |||||
2010 | 美国CNN评选为史上最伟大二十五位亚洲演员 | 美国CNN评选为史上最伟大二十五位亚洲演员 | 美国CNN评选为史上最伟大二十五位亚洲演员 | 获奖 | |
1999 | 香港千禧年世纪最难忘女主角奖 | 香港千禧年世纪最难忘女主角奖 | 林亚珍 | 香港千禧年世纪最难忘女主角奖 | 获奖 |
1977 | 西班牙国际海洋电影节 | 第5届西班牙国际海洋电影节 | 海韵 | 最佳女主角铿鱼奖 | 获奖 |

萧芳芳出席护苗行动记者会
1998年在美国雷吉斯大学拿到了儿童心理学硕士学位后创立了护苗基金,宣传“保护儿童免受性侵犯”的讯息。
2000年10月15日“柴湾护苗行动及护苗队宣誓仪式”举行,“护苗基金”主席萧芳芳出席宣誓仪式,在接受访问时表示,希望在十八区都可以举行推广护苗的行动。已经完成元朗及屯门的推广行动,稍后会再到深水区,而每区都会成立护苗队。
2012年2月“护苗基金”主席萧芳芳促请特首参选人将保护儿童的议题纳入竞选特首的政纲内,立法废除“14岁以下男童无性交能力之推定”,亲身到三人的参选办公室递交诉求信,并送上不同的礼物。
2014年9月3日林忆莲、张惠妹、蔡健雅及那英合办的“Project WAO”慈善音乐会,为“护苗基金”筹集善款;忍着耳痛之苦亮相舞台,跪谢四位歌手以示感激。
婚姻生活
萧芳芳早年曾经与谢贤拍拖,但因性格差异,俩人相恋一年多后,萧芳芳向谢贤提出分手。据谢贤忆述,这是他第一次被女友主动要求分手 。
1974年,她与台湾演员秦祥林结婚。然而两人婚后不久便发现彼此的性格、生活方式格格不入,这段婚姻很快以离异告终。
1980年萧芳芳与张正甫结婚,婚后有了两个女儿。
1985年,张正甫受邀前往澳大利亚电视台任职,萧芳芳决定弃影跟随丈夫迁居澳大利亚,三年之后才又随夫返回香港。期间她曾在澳大利亚大学念建筑学,后因找不到保姆照看孩子,只好休学。萧芳芳说在她人生的三个身份中,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永远是凌驾于演员之上的。
家庭生活
2013年5月,萧芳芳大女儿张凯琹与美籍丈夫Denyer的儿子出生。首度当外婆的萧芳芳坦言好开心。

萧芳芳和家人

萧芳芳近照
在港台以至大陆的女演员当中,萧芳芳无论是才艺还是为人都有着很多值得钦佩之处。(新浪娱乐评)
萧芳芳,一个勇往直前,不断以努力实现梦想的超凡女性,她所演绎的,是一个比银幕上数百个角色都更加精彩的人生。(人民网娱乐评)
萧芳芳由于身体欠佳,淡出银幕后,积极的投身于公益事业,如1998年,她创立了护苗基金,积极宣传“保护儿童免受性侵犯”的讯息。所谓“德艺双馨”,萧芳芳当之无愧。(搜狐娱乐评)
萧芳芳除了擅长英语外,更擅长舞蹈、绘画、礼仪等。她自己曾编辑出版过英语进修教材及讲解西方礼仪的《洋相》一书,这在演员之中实在不多见。(网易娱乐评)
除了萧芳芳,大约没有其他人,能似她那样活泼轻松地对待世间的浮华烟名。(王家卫评)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