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春
1923年在日本人举办的“关东洲陆上运动大会”上,百米成绩达到11秒8,400米成绩达到59秒,超当时中学生运动会最高水平。
1927年在大连中华青年会主办的春季运动会上,百米成绩达到11秒。
1928年7月在哈尔滨“东北大学与俄侨田径对抗赛”中,一举夺得100米和200米两项冠军;10月19日他参加中、日、德三国在东北大学举行的田径对抗赛,以10秒7的成绩破全国100米纪录;
1929年5月31日至6月2日,刘长春在沈阳举行的第14届华北运动会上,打破100米、200米和400米3个短跑项目的全国纪录,成绩分别是10.8秒、22.4秒和52.4秒。
1930年4月在中国第四届全运会上,获100米、200米、400米三项冠军。在以后国内的体育比赛中,他保持100米10秒7这一成绩达25年之久,被誉为中国短跑名将。
1932年毕业东北大学体育系。
1932年6月25日外交部从国际奥会总部得到的消息,伪满州国参加奥运未得国际奥会批准,我国奥会急电要求通融报名,6月26日接获筹备会答复同意,我国报名的两位选手就是刘长春和于希渭。7月6日、7日,上海新闻界、体育界及团体,为刘长春饯行,将近2000人出席;7月8日,刘长春及宋君复自上海搭乘邮轮,出发前往美国洛杉矶,展开中国奥运首航。邮轮在7月29日抵达洛杉矶,30日下午举行了开幕典礼了。
1932年首次参加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成为第一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
刘长春在经过3个星期海上漂浮,体力早已大受影响,因此原来报名3个项目,他只参加100公尺和200公尺,400公尺则因体力不支,没有出场比赛。参加的两个项目,都在分组中最后一名,未能晋级。
比赛结束后,刘长春因路费不够,而无法回国,后来是在当地华侨的捐助下,才回到中国。
1933年在第5届全国运动会上,刘长春以10.7秒和22.0秒的成绩再创100米、200米两项全国纪录,夺得冠军。其中10.7秒的100米纪录保持长达25年之久,直到1958年才被新中国运动员梁建勋打破。
1936年刘长春第二次代表中国,参加第11届奥运会,由于28天的海浪颠簸,体力消耗较大,而未能取得好的成绩。
1938年3月刘长春在长沙失业,并离开了体坛。
1942年2月至1945年5月任北京师范大学讲师。
1946年5月至1948年1月任沈阳中正大学讲师,辽宁省训团视导。
1948年8月至1949年2月任北京东大体育系副教授。
1949年3月至1950年8月任长春师范大学副教授。
1950年8月至1983年3月时任大连工学院(今大连理工大学,现在大工校内仍有刘长春铜像)教授。
1983年3月25日不幸逝世,终年74岁。
出版时间 | 名称 |
—- | 田径指导法 |
1983年 | 田径裁判法 |
1987年 | 短跑运动 |
衍生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扮演者 |
2008年 |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 纪录电影 | 李兆林 |
时间 | 荣誉 |
1936 | 参加第11届柏林奥运会 |
1932 | 参加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 |
历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委、中国奥委会副主席、辽宁省体育协会副理事长、第四届辽宁省政协常委等职。
刘长春擅长短跑,他的技术特点是步频快、步幅大、动作向前性好。
大连博物馆的“近代大连”展厅里,静静地躺着一口如今看来已经有些残破的皮箱:有的线脚已经脱落,部分牛皮也已经撕裂……不过它曾经的主人可不一般,他正是中国首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刘长春。1932年,当年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正是拎着它在洛杉矶完成了中国人的第一次“奥运亮相”。1932年5月,大连的一份报纸发消息称,伪满洲国将派当时100米、200米、400米的全国冠军刘长春和800米、1500米全国冠军于希渭两人为代表参加奥运会。此前毫不知情的刘长春随后在《体坛周报》和《大公报》上发表声明予以驳斥: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岂能叛国!为人马牛!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