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普

阿普[画家]
1920年,他在科隆与巴格尔德、马克斯·恩斯特一起,同一些新的达达派运动合作.1923年他又在哈诺威尔结识了施威特,并与《麦尔兹》杂志合作,由该杂志发表他的多幅作品,其中有继续创作的石版画《阿尔巴德七部》.1925年,他与艾尔·李西茨基一起发表了可谓集当代流派之大成的《论艺术主义》.翌年,他和妻子索菲·达俄贝定居巴黎附近的默东,并成为"超现实主义"的一员(1926至1930年).同时,他在索菲·达俄贝和凡·杜斯堡的合作下,进行斯特拉斯堡欧拜特夜总会的装饰工作,它是后来被毁的最重要的现代建筑。阿普还是"圆圈方块派"的成员,并于1930年4月参加了以此命名的国际画展。次年,他又成为"抽象-创造"派成员。那正是线缝画,碎纸画和最初的半圆雕风行之时,使阿普闻名世界的灵巧、清晰的风格就是在那时逐渐明确起来的。他不断地写诗,有时使用德文,有时使用法文。他对这两种语言运用得同样熟练。在1940年逃难时期,阿普和索菲到了格拉斯,但并未因此中断诗歌和造型艺术的创作活动。在瑞士的一次秘密旅行中,他的妻子由于意外事故而身亡(1943年1月).
解放以后,在纽约举行了好几次他的个人大画展,并于1948年出版了第一部叙述其生平的专题著作《我的路》.1949年和1950年,阿普赴美,在那里极享中.1946年,在巴黎出版了他的法文诗集《 中心》.1952年,库尔·瓦郎丁在纽约出版了《梦与影》.1953年,德国出版了他的两本德文文集:威斯巴登出版的《梦语与黑星》,法兰克福出版的《铁石心肠》.同一年,阿普还为加拉加斯大学城完成了他命名为《牧云人》的巨型铜雕。
阿普极为敏感,但他追求线条的明确与形状的原始纯真。他心堪情愿地把艺术比作应产生于人的硕果,就象其它果实产生于树一样。于是,一种植物的柔软---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便毫无摹仿追求地,自然而然地在其大部分作品中结晶,阿普孜孜以求的是象日常走路一样地去进行创造,象日常呼吸一般地去进行塑,其理想在于使有机形状的完美具有自然的简练.
毫无疑义,这种结合于造化的,对于完美的希腊式的偏爱是使其作品达到协调体,在该世纪与无伦比的原因。在各咱极端---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主,抽象艺术---之间,阿普创造出一个属于他自己,而且只能以他本人来命名的十字路口。不管使用的是诗歌、粘贴画、浮雕、雕塑或碎纸,阿普都把简单的、富有韵味的、影射的、平静的、始终带有幽默感的因素引入现代生活。可以说,他的作品是给自己以启示的新阿卡迪亚仙境,在充满机械,拥塞着各咱疯狂的世界中,他创造出的令人愉快的环境变化给人以休息之感。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