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托列托
丁托列托,出生于威尼斯1518年9月29日(正确出生日期),父亲是染匠,他 是父亲的长子,因此获得一个绰号“丁托列托”(意思是小染匠)。他从小就有绘画天才,经常在染坊墙上涂画,他的父亲注意到他的才能,将他送到提香的画室学徒,但仅过了十天,就被提香送回家,据说是提香嫉妒他的才能,另一种说法是提香认为他的才能可以自己作为一个画家,而不用再作学徒。从此以后,两人始终没有任何接触,丁托列托仍然非常欣赏提香的作品,但提香从来没有和他成为朋友。

圣乔治与龙
从1546年开始,他接受委托为教堂绘制壁画。逐渐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
1550年,他和圣马可学院的一位贵族女儿结婚,生育了两个儿子和五个女儿,不过据说其中一个女儿是他和一位德国情妇所生。
1594年,他得了胃病,胃疼再有发烧,使他几乎有两星期没有怎么吃东西,也无法入睡,终于逝世,和他于1590年去世的女儿葬在一起。他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威尼斯。
丁托列托是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丁托列托曾在提香画室学画,在那里,他学会了老师的绘画技巧,然而,他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佛罗伦萨手法主义有两种趋向,一是反古典的倾向,二是优美雅致的倾向。丁托列托要把这两种倾向合二为一。
丁托列托善于通过多视点强化透视效果,营造戏剧化构图。其画面色彩充满幻想,光线闪动不定,人物动作夸张,往往呈现超乎寻常的短缩形体。瓦萨里虽然羡慕他的技巧,但接受不了他那强烈的表现主义欲望,曾抱怨说丁托列托简直将艺术当玩笑。只有在肖像画上,丁托列托比较忠实地继承了提香的传统。繁荣的威尼斯对肖像画需求量极大,提香一人难以应付,丁托列托也忙于满足这种需求。《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中展出的《穿皮衣的绅士肖像》,可能就是这样的出品。仔细将它与展览中提香的《有病的男人》进行比较,人们还是可以看出它们的差异。丁托列托在反宗教改革环境中成长,培养了一颗炽热的虔诚之心,但其处事千变万化,与提香稳健的性格截然相反。
提香确实是威尼斯画派最大的画家;不过他之后,还有天才人物。这时候,佛罗伦萨画派已走上衰微的道路,而威尼斯画派还在继续繁荣兴旺。提香的弟子中有两个伟大的画家。其中一个是丁托列托,另一个弟子是委罗内塞。丁托列托是“染匠的儿子”的意思,真名叫雅科布·罗布斯其,不过现在谁也不叫他的真名。
丁托列托从孩子时就喜欢画画,不管是染坊店的壁还是地板上到处都画满了画。父亲以此为骄傲,请求提香收他为弟子;但是他桀骜不驯,一点也不遵循先生的教导,终于被提香赶回来。可是丁托列托对此事一点也不在乎。他以“具有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形象”为志愿,以旺盛的精力画了许多出色的、大多是大幅的画。他说如果画幅不大,就画得不完满。《天国》这一类壁画等都是画在威尼斯宫殿的大厅里,和米开朗基罗的《末日审判》一起,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壁画。当然,因为是威尼斯派画家,色彩华美,很有气魄。英国的评论家拉斯金认为“的确比得上米开朗基罗”,极为赞赏他的画。
丁托列托还有一幅叫做《圣马可的奇迹》的作品,画的是在基督教还未被公认的时代,一个奴隶信徒被异教徒们抓住,在刚要被杀的时候,威尼斯守护神圣马可出现挽救了奴隶,这一戏剧性故事。《苏珊娜的出浴》也是有名的作品。
丁托列托性情激烈,留下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个弟子把画卖给了商人,但买主觉得价钱太高因此想请丁托列托看一下;到了他的家,丁托列托看了那幅画,没想到他火冒三丈,就打了弟子一耳光。商人大吃一惊,又很高兴,以为这样一定可以用很贱的价买到手。哪知丁托列托说:“傻瓜!你怎么把这样好的画卖得这样贱!”
《圣保罗的皈依》、《圣母参拜神庙》、《基督受刑》、《最后晚餐》、《入浴的苏珊娜》、《贝尔沙查尔宴会》、《圣马可的奇迹》等。
作品继承提香传统又有创新,在叙事传情方面突出强烈的运动,且色彩富丽奇幻,在威尼斯画派中独树一帜。佛罗伦萨手法主义有两种趋向,一是反古典的倾向,二是优美雅致的倾向。丁托列托要把这两种倾向合二为一。同时,依据传说,他立志“要像提香一样绘画,像米开朗基罗一样设计。”他的意思是要把提香的色彩与米开朗基罗的素描结合起来,创造别开生面的新艺术。他将这两方面结合得很成功,因为他的素描丝毫没有米开朗基罗的印记,而他的色彩也根本不像提香的风格。

丁托列托作品&amp
丁托列托在1555年和银行家的女儿弗尔斯蒂娜·底·弗吐可威结婚,他们在迪罗尔特教堂附近买了一所房屋,许多大幅杰作都是在这里的小画室中完成的。丁托列托早期的代表作有《贝尔沙查尔宴会》、《圣马可的奇迹》。后一幅画是画家为圣马可同信公会所作。画面上描写的是信仰基督教的贫困教徒,因崇拜殉教的圣马可的遗物而受到虐杀,他们或被断手足,或被挖眼。当圣马可奇迹般地出现时,教徒们得到了拯救,这一作品显示了丁托列托在绘画中重表现、重内在激情的特色,画面不求严整、平衡,而追求动乱中的节奏;人物形体修长,动势激烈。丁托列托大胆地运用了“短缩法”,画出在飞舞中降落的圣者。周围群众惊愕的表情、颤动的体姿,反映出微妙的心理变化。画面有很强的戏剧性,但无矫揉造作之感。丁托列托多次以圣马可事迹为创作题材,如《圣马可遗体的发现》,便是其中较出色的一幅。
1555年,丁托列托为威尼斯圣玛利亚·德尔·奥尔托教堂画了《玛利亚参拜教堂》。此画的处理打破了传统程式,年幼的玛利亚被安排在陡直的台阶上,吃力地向高处攀登,似乎象征人类企求光明和幸福需要经历苦难的历程。在丁托列托笔下,现实的人类是普通的人民群众,他们的形象具有劳动者的美,这比较明显地表现在为玛利亚指引道路的女性形象中。此外,构图中充满激情的韵律感和细部的装饰趣味(如台阶上的图案),也颇引人注意。

爱神、火神和战神

朱庇特与西梅勒&amp

温森佐·摩洛西尼
作品名称:《丁托列托》
作者:(英)DeAgostini出版公司编
丛编项:西洋美术家画廊
装帧项:胶版纸30cm/32页
出版项: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
主题词:丁托雷托(Tintoretto,JacopoRobusti1518~1594)-油画-美术批评
图书简介:维洛内歇的一件作品因与有关当局发生意见冲突而赫有名。1573年,维洛内歇为威尼斯圣乔凡尼与圣保罗修道院的餐厅绘制了巨大的《最后的晚餐》一作--这是由于之前提香的作品在1517年因火灾烧毁,这是代替原作所作的修复工程。一如即往,维洛内歇以生动的人物与丰富的色彩画满整个画面,但大部人却都和主题没有直接关连。教会将过错归咎于画中世俗之要素不适合这个崇高的主题,维洛内歇为了替自己辩解,不得不于1573年6月18日前往宗教裁判所接受审判。当时审判的记当还留存下来--当被问及:“你认为小丑和醉汉、德国人、侏儒等低俗的人,适合画在神圣的最后的晚餐吗?”维洛内歇则为自己辩护说:“以符合自己才能的方式来完成这幅巨大画面,是艺术家被赋予的自由。”宗教裁判所虽然命令更改画作,但最后维洛内歇将作品名称由《最后的晚餐》改为《利维家的圣宴》,这个问题才圆满落幕。作者简介:相托列托是十六世纪威尼斯美术黄金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是一位极具活力而且多产的画家,他对工作的追求有时甚至是让人感到过分,但他在宽大画布上进行创作的速度令人惊叹。他的作品装饰着威尼斯的很多建筑物,如总督宫殿和各种教堂等等。实际上,在同一座城市留下如此众多绘画的画家微乎其微。丁托列托的大多灵敏作品拥有宗教性主题,充满着浓厚的神圣氛围。他还创作了色彩性神话画以及杰出的肖像画。
1546年,他为威尼斯的菜园圣母院绘制了三幅著名作品:《崇拜金牛》、《寺庙中的圣母女》和《最后审判》,他只获得两幅画的酬金,只是从此出名了。1548年,他接到圣马可学院的委托,绘制了《在亚历山大发现圣马可 尸体》、《将尸体运回威尼斯》、《圣人将信徒从他不洁的灵魂中招回》和《奴隶的奇迹》。这四幅画使他获得盛誉,包括提香的称赞,他的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穿皮衣的绅士肖像&amp
手法主义风格始于佛罗伦萨,鼎盛于威尼斯。丁托列托是威尼斯手法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丁托列托曾在提香画室学画,在那里,他学会了老师的绘画技巧,然而,他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家,前面说过,佛罗伦萨手法主义有两种趋向,一是反古典的倾向,二是优美雅致的倾向。丁托列托要把这两种倾向合二为一。
丁托列托在提香完美的肖像中增添了更明亮的光彩和更深刻的心理暗示。他将人物安排在更暗的背景中,以突出主体的简明轮廓,从左侧射来的光线照耀在毛皮大衣上面,与闪动的光影衬托出富有表情的双手:一手雄辩地指向观者,另一只手则紧拉厚重的皮衣,造成某种张力。同时,这光线照在人物的脸上,也许是棕红色皮衣反光综合作用的缘故,其肌肤透出奇妙的桃红色,恰到好处地给人物的内心世界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提香笔下的肖像人物是有自己的生活的个人,而丁托列托则喜欢捕捉人物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在某个瞬间所流露的情感与心灵世界。这是他们之间的不同点。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