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达·卡罗
1907年7月6日
出生
1907年7月6日出生在墨西哥城南部的科瑶坎(Coyoacan)街区。
1926年
开始以绘画记录自己
1926年在车祸病愈过程中她画了第一张自画像,从此她开始以绘画记录自己和生活与情感。
1954年7月13日
去世
1954年7月13日去世,享年47岁。
1907年7月6日
出生
1907年7月6日出生在墨西哥城南部的科瑶坎(Coyoacan)街区。
1926年
开始以绘画记录自己
1926年在车祸病愈过程中她画了第一张自画像,从此她开始以绘画记录自己和生活与情感。

1954年7月13日
去世
1954年7月13日去世,享年47岁。

弗里达·卡罗
也就是在这所学校里Frida认识了她将来的丈夫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他是墨西哥壁画运动三杰之一,当时刚从法国回来,受托在此做壁画。Frida深深被他吸引了,由于不知道如何面对突然降临于她的感情,她就戏弄他,和他开玩笑,并试图激起画家妻子的嫉妒。
1925年,弗里达经历了一生最大的一次事故,这件事改变了她的命运。9月17日,Frida乘坐的巴士与一辆电车相撞,她的脊椎被折成三段,颈椎碎裂,右腿严重骨折,一只脚也被压碎。一根金属扶手穿进她的腹部,直穿透她的阴部。这次事故使她丧失了生育能力,并且一生都要与铭心的痛苦为伴,尽管她花了很长时间才能正视这一切。她后来以典型的黑色幽默方式描绘这次使她失去了生育能力的事故:“让我失去了童贞”。多年以后,她当年的男朋友回忆起来仍是不寒而栗:“剧烈的冲撞撕开了她的衣服。车上有人带着一包金粉……那金粉撒满了她血淋淋的身体。”整整一个月,她浑身打满了石膏,躺在一个棺材一样的盒子里,没有人会相信她会活下来。1926年在病愈过程中她画了第一张自画像,从此她开始以绘画记录自己和生活与情感。

芙烈达·卡萝
由于墨西哥的政治气候对于左翼同情者来说逐渐恶化,许多壁画项目被迫停止,1930年,Rivera夫妇来到美国,先到SanFrancisco,然后又到纽约举办由当代艺术博物馆组织的Rivera回顾展。在这一时期,Frida仅被看作一位伟大画家的迷人陪衬,然而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
1932年,Rivera受托为底特律博物馆创作壁画,而在此期间Frida流产了。休养中Frida画了《底特律的流产》,首张真实而敏锐的自画像。她从此发展出来的风格完全不同于她的丈夫,主要从墨西哥民间艺术以及小型祭坛画中汲取营养,而Rivera对此表示理解和尊敬。自此Frida着手于一系列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艺术形式的创作,它们庄严地表现着女性真实、现实、残忍、苦楚的品质。以前还从来没有人像Frida一样将如此痛楚的诗歌写在油画的画布上。她至少经历了32次大小手术。她有整整一年躺在床上一动不能动。在此期间,她就穿着由皮革、石膏和钢丝做成的支撑脊椎的胸衣。生命暗淡到极处时,她从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找到了安慰。她写道:“我的画是对我自己最坦白的表达。”

作品
这对夫妇于1935年返回墨西哥,之后Rivera与Frida的妹妹开始偷情。虽然最终他们停止了争吵,但此事成为二人关系的转折点。Rivera从未钟情于任何女子,Frida也从此与众多男女开始了纷繁复杂的恋情关系。其中有一位是超现实主义者布雷东。他1938年到墨西哥,他惊讶于这个国度,称之为“自然的超现实主义国家”,并且惊讶于Frida的绘画。部分由于他的原因,Frida于1938年末在纽约举办展览,布雷东亲自写前言。展览获得巨大成功,半数作品售出。
1939,布雷东又建议在巴黎再举行一次展览。这次展览在商业上不是很成功,但评论非常好。卢浮宫收藏了一张,而且获得了来自康定斯基和毕加索的赞扬。然而Frida非常不喜欢她称之为“一帮母狼的疯狂儿子”的超现实主义者,她说:“他们认为我是个超现实主义者,但我不是。我从来不画梦境,我画的是自己的现实。”

作品
除了画家身份外,弗里达同时也是墨西哥社会运动的支持者,在1954年,感染肺炎的她不听劝告,却执意参加反对美国干预危地马拉的游行活动,不久便逝世了。弗里达的死至今仍众说纷纭,最普遍的说法是她在1954年7月13日自杀,方式是在一场社会运动当中自焚而死。而后被葬在科摇坎,弗里达的家LaCasaAzul已成为了博物馆。

作品
这段期间弗里达到巴黎办个展,才发现自己对丈夫的爱意胜过爱自己。后来,迪亚戈重新向弗里达求婚,直到弗里达走到生命的尽头,迪亚戈都一直陪在他的身旁。
《与猴子一起的自画像》
这幅《与猴子一起的自画像》含有卡萝典型的自画像特点:用色强烈、人物身上的衣饰及背景充满墨西哥氛围。而猴子在墨西哥神话中虽然是欲望的象征,在卡萝眼里却是温柔而具灵性的动物;画中人嘴唇丰满,又眉如鸥,目光似乎有些犀利,可以想像出卡萝在作画过程中,如何敏锐而近乎残忍地透视自己,与画中的自己对望。
《我所见到的水中景物或水的赐予》

作品
《我所见到的水中景物或水的赐予》

作品
这幅运用了高度象征的画作看起来虽然超乎现实,但每个部分却都确实描绘着自己的实际遭遇和真实情感,卡萝的所有作品几乎都是如此真诚的表露着自我。
《两个弗里达》

作品
不祥的乌云笼罩在两个芙烈达·卡萝的身后,这幅冷洌的画作,陈述着她一生最热烈的爱情和充满磨难的婚姻。
《毁坏的圆柱》

作品
画中,她形容自己的身体被痛苦割裂了,如同她背后那些因缺水干涸而龟裂的沟畦一样。而她毁坏的脊椎原本像是洁白、直立的爱奥尼亚式圆柱,如今已断裂成一截一截,要靠着坚硬的钢制绷带撑着,才能勉强连接起来。她一个人凄凉地站在荒芜的风景中,脸上挂满了泪珠,钉子甚至穿过布匹刺进她皮肤里,从额头到大腿,她的身体无一处不在疼痛着。然而“痛”是无法与人分享的,惟有透过如此强烈的绘画语言,她才能稍稍吐露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迪亚哥与我》
这幅画是弗里达于1954年逝世前,最后一幅完整完成的半身自画像,创作于1949年。
2021年11月17日,纽约苏富比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举行,弗里达・卡罗的《迪亚哥与我》以3488.3万美元,合2.22亿人民币打破艺术家拍卖纪录。

作品
虽然芙烈达的作品有时带有超现实主义的色彩;她也以超现实主义画家为名义开过几次画展,但是她不认为自己是超现实主义画家。她宁可称自己为20世纪末的女权主义画家,因她的画作全神贯注地集中在公正的画出女性题材与比喻。她是崇拜女性的,而非超现实的。此外有相当多的记载指向芙烈达是一位双性恋者。芙烈达的自画像相当有特色,以她的一字眉en:Unibrow(左右眉毛连在一起)和嘴唇上薄薄的髭闻名。她的画作是法国罗浮宫博物馆收藏的第一幅墨西哥画家作品。
在卡萝的作品中,从未出现崩溃或失控的表情,其实画中的身体上有无数伤口,它仍然是一幅冷静坚毅的表情。它直视无畏的眼光,却隐藏了画家内心不愿承认的脆弱。如《两个卡萝》一作中,眼泪与漠然的神情,这不单是观者感到冲突之处,也是卡萝作品里充满张力的地方。
主办方 | 艺术家 | 展览馆 | 展览日期 |
Mary-Anne Martin Fine Art (美国 New York City, NY) | Leonora Carrington、Miguel Covarrubias、Gunther Gerzso、Frida KahlO、Wifredo Lam、Gabriel Orozco、Diego Rivera、David Alfaro Siqueiros、Rufino Tamayo | Mary-Anne Martin Fine Art (美国 New York City, NY) | 2018年5月15日 - 2018年6月28日 |
John Berggruen Gallery (美国 San Francisco, CA) | Alexander Calder、Joseph Cornell、Willem De Kooning、Mark Di Suvero、Richard Diebenkorn、Arthur Dove、Sam Francis、Helen Frankenthaler、Philip Guston、Frida KahlO、Ellsworth Kelly、Franz Kline、Roy Lichtenstein、Robert Motherwell、Claes Oldenburg、Nathan Oliveira、O’KeeffeGeorgia、David Park、Diego Rivera、Mark Rothko、Edward Ruscha、Frank Stella、Clyfford Still、Mark Tansey、Wayne Thiebaud | John Berggruen Gallery (美国 San Francisco, CA) | 2015年10月8日 - 2015年11月19日 |
NSU Art Museum Fort Lauderdale (美国 Fort Lauderdale, FL) | Frida KahlO、Diego Rivera | NSU Art Museum Fort Lauderdale (美国 Fort Lauderdale, FL) | 2015年2月26日 - 2015年5月31日 |
作为女人,她的一生支离破碎却又色彩斑斓。可她却把痛苦移植到艺术里,成为了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新浪网评价)

弗里达·卡罗
1984年,另一部电影Frida,naturalezaviva由导演PaulLeDuc推出,由墨西哥女演员OfeliaMedina饰演弗里达。
2002年,电影商米拉麦斯Miramax发行了也是以弗里达为主角的同名电影,由墨西哥女演员萨尔玛·哈耶克SalmaHayek饰演弗里达。此片在台湾译为《挥洒烈爱》。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草间弥生 下一篇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