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怀尔德
1906年6月22日,比利·怀尔德生于奥匈帝国一个叫Sucha的地方,后属于波兰,名叫SuchaBeskidzka。因为他的母亲喜欢美国的布法罗牛仔戏,所以就有了“Billy”这个昵称。比利·怀尔德曾计划当一名律师,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律,后来在维也纳做报纸记者。不久去当记者,比利的写作水平得到锻炼。

比利·怀尔德
1933年,经由墨西哥来到好莱坞。因为一开始不懂英语到处碰壁,生计困难。在后来的五年中,他和他的搭档Charles Brackett逐渐成为最成功的剧本写作组合。
1934年,执导由米歇尔·迪朗、达尼埃尔·达里约、皮埃尔·曼冈联合主演的剧情片《坏种》,这是比利·怀尔德执导的首部电影。1939年,担任由恩斯特·刘别谦执导的喜剧片《妮诺契卡》的编剧,该片由葛丽泰·嘉宝、茂文·道格拉斯、艾娜·克莱尔合作主演,他凭借该片获得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提名。1942年,执导由金吉·罗杰斯、雷·米兰德、丽塔·约翰森合作主演的剧情片《大人与小孩》。
1943年,执导由法兰奇·汤恩、安妮·巴克斯特、阿基姆·坦米罗夫合作主演的战争剧情片《开罗谍报战》。
1944年,《双重赔偿》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提名。这部黑色电影中的经典是他的第四部导演作品。1945年,执导电影《失去的周末》,该片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以严肃态度来探讨酗酒问题的电影,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奖,同时也赢得戛纳电影节大奖。1949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提名。
1948年,执导由平·克劳斯贝、琼·芳登、罗兰·卡尔弗联合主演的剧情片《璇宫艳舞》;同年,执导由琪恩·亚瑟、玛琳·黛德丽、约翰·伦德合作主演的剧情片《柏林艳史》,他凭借该片获得第2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提名。
1950年,《日落大道》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提名,最终赢得最佳改编剧本奖,这也是他最富盛名的电影。
1951年,黑色电影《扑克王》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提名。同时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最后赢得电影节的国际奖InternationalAward。1953年,战争片《战地军魂》,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1954年,《龙凤配》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提名。
1955年,执导电影《七年之痒》。1957年,凭借悬疑片《控方证人》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1957年,爱情喜剧《黄昏之恋》也是奥黛莉·赫本的代表作之一。
1959年,《热情似火》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提名,该片于2000年更被美国电影学院推选为美国电影史上100部最好笑电影之首。
1960年,《公寓春光》成为他最为成功的电影,赢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影片三项大奖。同时还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
1964年,《吻我,傻瓜》是对怀尔德事业的摧毁性打击。不止是票房失败,而且是非常不光彩的票房失败。1966年,爱情喜剧《飞来福》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提名。1974年,喜剧《头版》堪称是怀尔德的晚年力作。1981年,《患难之交》是他电影生涯的最后一部电影。
1993年,比利·怀尔德获得了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熊奖。1995年,获得第4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终身成就奖。2000年,获得第11届美国制片人工会奖大卫·O·塞尔兹尼克奖。2002年3月27日,怀尔德在洛杉矶的寓所里梦中辞世,享年96岁(95周岁)。
导演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1981年 | 《患难之交》 | 电影 |
1978年 | 《丽人劫》 | 电影 |
1974年 | 《满城风雨》 | 电影 |
1972年 | 《两代情》 | 电影 |
1970年 | 《福尔摩斯秘史》 | 电影 |
1966年 | 《飞来福》 | 电影 |
1964年 | 《红唇相吻》 | 电影 |
1963年 | 《爱玛姑娘》 | 电影 |
1961年 | 《玉女风流》 | 电影 |
1960年 | 《*公寓》 | 电影 |
1959年 | 《热情似火》 | 电影 |
1957年 | 《控方证人》 | 电影 |
《黄昏之恋》 | 电影 | |
《林白征空记》 | 电影 | |
1955年 | 《七年之痒》 | 电影 |
1954年 | 《龙凤配》 | 电影 |
1953年 | 《战地军魂》 | 电影 |
1951年 | 《倒扣的王牌》 | 电影 |
1950年 | 《日落大道》 | 电影 |
1948年 | 《柏林艳史》 | 电影 |
《璇宫艳舞》 | 电影 | |
1945年 | 《失去的周末》 | 电影 |
1944年 | 《双重赔偿》 | 电影 |
1943年 | 《开罗谍报战》 | 电影 |
1942年 | 《大人与小孩》 | 电影 |
1934年 | 《坏种》 | 电影 |
编剧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1998年 | 《情归巴黎》 | 电影 |
1981年 | 《患难之交》 | 电影 |
1978年 | 《丽人劫》 | 电影 |
1974年 | 《满城风雨》 | 电影 |
1973年 | 《双倍赔偿》 | 电影 |
1972年 | 《两代情》 | 电影 |
1970年 | 《福尔摩斯秘史》 | 电影 |
1967年 | 《铁金刚勇破皇家夜总会》 | 电影 |
1966年 | 《飞来福》 | 电影 |
1964年 | 《红唇相吻》 | 电影 |
1963年 | 《爱玛姑娘》 | 电影 |
1961年 | 《玉女风流》 | 电影 |
1960年 | 《*公寓》 | 电影 |
《十一罗汉》 | 电影 | |
1959年 | 《热情似火》 | 电影 |
1957年 | 《控方证人》 | 电影 |
《黄昏之恋》 | 电影 | |
《林白征空记》 | 电影 | |
1955年 | 《七年之痒》 | 电影 |
1954年 | 《龙凤配》 | 电影 |
1953年 | 《战地军魂》 | 电影 |
1951年 | 《倒扣的王牌》 | 电影 |
1950年 | 《日落大道》 | 电影 |
1948年 | 《柏林艳史》 | 电影 |
《璇宫艳舞》 | 电影 | |
1947年 | 《主教之妻》 | 电影 |
1945年 | 《失去的周末》 | 电影 |
1944年 | 《双重赔偿》 | 电影 |
1943年 | 《开罗谍报战》 | 电影 |
1942年 | 《大人与小孩》 | 电影 |
1941年 | 《火球》 | 电影 |
《良宵苦短》 | 电影 | |
1940年 | 《时代儿女》 | 电影 |
1939年 | 《妮诺奇嘉》 | 电影 |
《午夜》 | 电影 | |
1938年 | 《蓝胡子的第八任妻子》 | 电影 |
1934年 | 《坏种》 | 电影 |
1932年 | 《金发梦》 | 电影 |
1931年 | 《埃米尔和侦探们》 | 电影 |
《寻找凶手的男人》 | 电影 | |
1930年 | 《星期天的人们》 | 电影 |
制作影片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1978年 | 《丽人劫》 | 电影 |
1972年 | 《两代情》 | 电影 |
1970年 | 《福尔摩斯秘史》 | 电影 |
1966年 | 《飞来福》 | 电影 |
1964年 | 《红唇相吻》 | 电影 |
1963年 | 《爱玛姑娘》 | 电影 |
1961年 | 《玉女风流》 | 电影 |
1960年 | 《*公寓》 | 电影 |
1959年 | 《热情似火》 | 电影 |
1957年 | 《黄昏之恋》 | 电影 |
1955年 | 《七年之痒》 | 电影 |
1954年 | 《龙凤配》 | 电影 |
1953年 | 《战地军魂》 | 电影 |
1951年 | 《倒扣的王牌》 | 电影 |
奥斯卡金像奖 |
▪1988 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埃尔文.G.撒尔伯格纪念奖(获奖) ▪1967 第3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飞来福(提名) ▪1961 第3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公寓(获奖) ▪1961 第3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 *公寓(获奖) ▪1961 第3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公寓(获奖) ▪1960 第3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热情似火(提名) ▪1960 第3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热情似火(提名) ▪1958 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控方证人(提名) ▪1955 第2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龙凤配(提名) ▪1955 第2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剧本奖 龙凤配(提名) ▪1954 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战地军魂(提名) ▪1952 第2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倒扣的王牌(提名) ▪1951 第2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日落大道(获奖) ▪1951 第2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日落大道(提名) ▪1949 第2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剧本奖 柏林艳史(提名) ▪1946 第1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失去的周末(获奖) ▪1946 第1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剧本奖 失去的周末(获奖) ▪1945 第1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剧本奖 双重赔偿(提名) ▪1945 第1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双重赔偿(提名) ▪1942 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剧本奖 良宵苦短(提名) ▪1942 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故事奖 火球(提名) ▪1940 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剧本奖 妮诺奇嘉(提名) |
戛纳国际电影节 |
▪1946 第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节大奖 失去的周末(获奖) |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1972 第3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获奖) ▪1960 第2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 *公寓(提名) ▪1951 第1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国际奖 倒扣的王牌(获奖) ▪1951 第1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 倒扣的王牌(提名) |
柏林国际电影节 |
▪1993 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熊奖(获奖) |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 |
▪1973 第30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奖 两代情(提名) ▪1973 第30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编剧奖 两代情(提名) ▪1961 第18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奖 *公寓(提名) ▪1958 第15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奖 控方证人(提名) ▪1955 第12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编剧奖 龙凤配(获奖) ▪1951 第8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奖 日落大道(获奖) ▪1951 第8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编剧奖 日落大道(提名) ▪1946 第3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奖 失去的周末(获奖) |
欧洲电影奖 |
▪1992 第5届欧洲电影奖终生成就奖(获奖) |
英国电影学院奖 |
▪1995 第4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终身成就奖(获奖) ▪1961 第1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影片奖 *公寓(获奖 ▪1960 第1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影片奖 热情似火(提名) |
德国电影奖 |
▪1997 第47届德国电影奖终身成就奖(获奖) ▪1973 第23届德国电影奖荣誉奖(获奖) |
意大利大卫奖 |
▪1975 第19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国导演奖 满城风雨(获奖) |
逝世情况
2002年3月27日,比利·怀尔德因肺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比弗利山庄寓所中去世,享年95岁。
比利·怀尔德是好莱坞黄金年代最伟大的导演之一,其作品涵盖各种类型,《热情似火》被誉为喜剧片之王,《日落大道》则是所有关于好莱坞的电影中最经典的。.
导演卡梅伦·克罗称比利·怀尔德电影为:“用一种爱的世界语讲述,充满智慧,又带有俏皮的火花。对所有影迷和想学习生活之美的人来说,条条大路,都把他们指向比利·怀尔德。”
怀德的电影好看、会讲故事,就像东方的皮影戏,有无数条线把人物控制在自己的手心里,在怀德的电影里除了动人的故事外还会有多多的寓意。
好莱坞很少可以容纳过于愤世嫉俗的人,通常这样的人在任何一个社会获得成功的几率都是很小的,但是比利·怀尔德是个例外。他把浪漫和尖刻融合在一起,他用娱乐包装社会批判,他的电影充满智慧,富于幽默和俏皮的火花。有人说:“对于所有想往生活之美的电影人来说,条条大路指向比利·怀尔德。”
比利·怀尔德的电影以机智的对白、愤世嫉俗的黑色幽默和强烈的喜剧效果著称(新华网评) 。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