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库  > 所属分类  >  模特   

苏宁

苏宁
苏宁,1969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5435部队参谋长。 1991年4月21日上午,苏宁现场指挥团队建制连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时为保护战友牺牲,牺牲时年仅38岁。1993年,中央军委授予他“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2009年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名单。
苏宁是一位在我国改革开放年代献身国防现代化的英雄,是中央军委决定在全军连以上部队悬挂画像的解放军6位著名英模之一。
苏宁出生在军人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我军的高级干部。自1969年参军以后,苏宁在22年里,全身心投入国防科研,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成绩。1991年4月21日,在一次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中,他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而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于1991年4月29日牺牲,年仅38岁。
苏宁在短短的38年人生道路上追求的目标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献身。他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苏宁牺牲时任某炮团少校参谋长,电影《炮兵少校》说的就是苏宁的事迹。

事迹简介

苏宁以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比忠诚,爱岗敬业,埋头苦干,身在基层,心系全局,成为一名具有现代军事素质的指挥员。他率先垂范,带领部队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苦练军事技术,掌握打赢本领。他时刻把祖国的安危挂在心上,紧盯世界军事科学的发展进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潜心钻研现代军事理论,挤时间撰写了70篇学术论文。他与战士情同手足,生前曾3次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战友。
1991年4月21日上午,苏宁现场指挥团队建制连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轮到12连投弹时,一名投弹手由于挥臂过猛,弹体碰撞到堑壕的后沿,手榴弹落在不到一米外的监护员脚下。全神贯注的苏宁看到已经拉开拉火环的手榴弹冒着白烟,在手榴弹即将爆炸的危急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大喊一声“快卧倒!”一个箭步冲过去推开监护员,俯身抓起手榴弹,想把手榴弹扔出堑壕,但手榴弹还未出手就爆炸了。两名战友得救了,苏宁却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38岁。

个人荣誉

先后受嘉奖5次,提前晋级1次,立三等功1次。
1993年2月19日,中央军委授予苏宁“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称他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军干部中的一个德才兼备、忠于职守、献身国防的突出典型”,号召全军广大干部战士向他学习。
苏宁
2009年,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名单。苏宁是一位在我国改革开放年代献身国防现代化的英雄,是中央军委决定在全军连以上部队悬挂画像的解放军8位著名英模之一。
2018年9月,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统一印制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林俊德、张超10位挂像英模画像,并下发至全军连级以上单位。
2019年9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

最后时刻

在哈尔滨,提起“柞树林”这个地方,人们会想到军人、军队,而近十多年来,人们再提起“柞树林”,就会想到苏宁,想到苏宁团,因为英雄苏宁就在那里工作,在那里牺牲。1991年4月20日和21日上午,是苏宁作为健全的人活在世界上的最后时刻。
4月20日晚上10点多钟,苏宁推开了参谋王琦的宿舍。发现王琦的床头放着一本书,书名是《武经七书注释》,便拿起来翻看。当他翻到《尉缭子84》这一页时,留心看起来。这里有一段话,原文是:“兵有五致,身将忘家,逾跟忘亲,指敌忘身,必死则生,急胜为下。百人破刃,温敌乱阵。千人破刃,擒敌杀将。万人破刃,横行天下。”这句话翻译成现在的语言就是:“对军队有五条要求,受命为将要忘家,出国作战要忘掉父母,临阵杀敌要忘掉自己,只有抱必死的决心,才可以求得生存,急于求胜是不好的。百人死战,就可以摧毁敌阵。千人死战,就可以擒敌杀将,万人死战,就可以横行天下!”
苏宁看了这一段话,连声说好,很有感慨地对王琦说:“古人能做到这些,真是难能可贵,我们当代的军人,恐怕有些人都做不到。”说完,他把书放回了床头。
4月21日清晨,一阵清脆的哨声响起,苏宁带领炮团机关的干部参加越野考核。早饭后,苏宁又第一个来到靶场,他要亲自组织指挥手榴弹实投考核。投弹开始了。苏宁投了第一弹,给大家做示范。然后,按照顺序,一个连、一个连、一个连地投掷,进行得很顺利。
当轮到十二连投掷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连长修柏岩由于用劲过大,手榴弹撞在堑壕的后沿,掉在站在旁边的十三连连长李印权的身后。手榴弹哧哧冒烟,在35秒内就会爆炸,可李印权一点都没察觉。就在这万分危急时候,苏宁大喊一声:“快卧倒!”一个箭步,从右侧一米多远处冲过来,推开李印权,拉过修柏岩,双手抓起冒烟的手榴弹,就在扔出去的一刹那,手榴弹爆炸了。一声巨响,气浪把苏宁掀出了一米多远。两名战友得救了,而苏宁却倒下了。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把苏宁送到师医院抢救。经专家会诊:苏宁的双手被炸断,脑子被震烂,脑细胞完全死亡。经过9天8夜抢救,1991年4月29日下午6点8分,苏宁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苏宁,这位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献身的英雄就是这样为战友的生命安全而牺牲的,既平凡,又伟大。

个人故事编辑本段

勤奋专研国防现代化技术
作为一名军人,苏宁深深感到,在当今世界上,没有国防现代化,一个国家就没有真正的安全。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看到外军的指挥系统一秒钟处理几万个数据,指挥高水平,而我军的指挥员们还用铅笔在地图上圈圈点点时,作为中国军人,你能不着急吗?”他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为国防现代化建功立业,力争做一名优秀指挥员。他用自己的奋斗、自己的生命实现了这一誓言。
冬季的黑龙江雪花飞舞,冰天雪地。苏宁野营拉练回来,一直想着一个问题,就是冬季拉练的取暖问题。士兵们拉练时都是打雪洞过夜,早上起来,一个个眉毛上都挂着霜,象白胡子老头,有些战士还冻坏了手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宁想搞一种野营用的帐篷。
说干就干,苏宁很快搞了一个“多功能帐篷”的设计图。这种帐篷功能多,能保温,体积小,拆装又方便。苏宁找来一些铁棍和三角铁,焊成支架。没有帆布,就把家里的旧床单拿来代替。可是他不会蹬缝纫机,他的岳母就主动来帮忙。
扎制帐篷,不像做衣服那样容易,工作量大不说,拖拖拉拉一大片不好摆弄。他的岳母一干就是一身汗。苏宁过意不去,要给岳母100元钱,岳母挺不高兴,说:“咋的,你是雇我给你干活吗?”硬是不要。篷布缝好了,苏宁要到院子里去支,岳父说:“就在屋里吧,外面地上有土,不方便。”
经过反复研究、修改,一顶冬季用的多用帐篷缝制成功了。部队又要野营了,苏宁决定到野外试试。多用帐篷支起来了,3个人只用了1分钟。室外混温度是零下30度,帐篷里是零上20度,最高时达到27度,行军时可以罩在汽车上,随时用随时可以取下来,解决了野营行军取暖的问题。苏宁研制的多用帐篷成功了,被命名为“90式多用野战帐篷”。
有许多研究成果
当战士的时候,没有计算器,苏宁就用几块塑料板刻上密位,制成计算盘,体积小,可以揣在口袋里,使用很方便,很受战士欢迎。
当侦察班长时,苏宁自己制造了一种“射击捕捉器”。作为炮兵,必须准确地捕捉炸点。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捕捉炸点,指挥员就无法根据炸点进行射击修正,就不能对目标实施有效的射击。而当时炮兵指挥员使用的方向盘视界小,常常抓不到炸点。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苏宁找来一根木棍,用刀刮光,又找来一根短棍,在上面安上一些小齿,齿与齿之间用刀刻下密位分度,再把带齿的短棍固定在那根长棍上。这个类似耙子的东西,苏宁就叫它射击捕捉器。别看这个射击捕捉器简单,射击时可以准确抓住炸点,并且能迅速、精确地修正偏差,很受战士们的欢迎。怎样在夜间捕捉炸点呢?苏宁就在捕捉器的横棍上安上小灯泡,夜间训练问题也解决了。
苏宁还经过反复钻研,把计算机引入作战决策系统,经过3年时间的艰苦努力,1984年他终于完成了《摩步师攻防作战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方案,受到上级重视。当时,因为微机刚刚起步,整个哈尔滨市只有几家大学和科研机构才有微机。而苏宁入伍前初中都没毕业,可想而知,研究的难度是很大的。但是,苏宁毕竟是苏宁。他刻苦学习,虚心求教。他兜里面总是揣着小纸片,有了新的灵感就及时捕捉住。他的床上、桌子上常常摆满各种书籍,跑大学、跑研究所,多方学习,就连妻子的书信背面也写满了计算公式。他常常钻研到深夜。他爱人生小孩患乳腺炎,住院手术,他都让妹妹去照顾。
苏宁还和哈尔滨工大的教授共同研制了一种激光测速系统,用激光测试炮弹的初速。这项研究非常重要,炮弹的初速测试不准,就会影响射击的精度,还会浪费炮弹,贻误战机。
为了研究的顺利进行,苏宁经常坐公共汽车去哈工大。赶不上吃饭就啃面包。他还买了许多书,学习有关激光的知识。经过艰苦努力,课题组进行了3次实弹射击和5次枪代炮实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这项研究快要成功的时候,1991年4月18日,哈工大的教授打电话来约苏宁4月21日商定第4次实弹射击有关问题时,4月21日,苏宁为抢救战友而身负重伤。这项实验研究后来取得了成功,课题组决定用苏宁的名字命名。苏宁的一生无私地献给了中国的国防现代化,他的生命将随着我国炮兵部队的发展而永生。
为国防现代化而刻苦学习
苏宁在参军前连初中都没有毕业,为了国防现代化,他刻苦学习,是我们的好榜样。星期六晚上,苏宁好不容易和妻子武庆华一起吃了晚饭,给孩子洗了个澡。孩子早早睡觉了,武庆华让苏宁看会儿电视,苏宁摇摇头,从军用挎包里掏出一叠复习题,让妻子考考他。当时,苏宁是炮兵连长,司令部要组织炮兵业务考试。
在武庆华眼里,苏宁虽然初中毕业,因为文化大革命时经常停课闹革命,他实际上也就是小学水平。这天,武庆华一考苏宁,吃了一惊,想不到苏宁对炮兵业务是那么熟悉,什么抛物线啊、射程啊、弹道啊、初速啊……苏宁都是对答如流,而武庆华这个大学毕业生好多都不懂。苏宁是怎样刻苦学习的呢?
还是苏宁当战士的时候。一天晚上,熄灯号刚刚响过,炮团营房里所有战士宿舍的灯光都熄灭了。连长蔡福贵去查铺,当他走到苏宁的床铺前时,发现苏宁蒙着被睡觉还不捂出一身汗来?再说,也不卫生啊!连长轻轻揭开苏宁的被子,没想到,一束亮光从苏宁的被窝里照射出来。原来,苏宁没有睡,在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做作业。
连长知道苏宁学习非常刻苦,总是慢鸟先飞,比别人拿出更多的精力学习。他星期天也不休息,别人打扑克也不参加。今天的作业,白天没时间做完,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苏宁就闷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写作业。
苏宁勤奋学习,而且善于学习。他创造了“四勤”的学习方法。“四勤”就是勤动脑、勤阅读、勤求教、勤动笔。勤动脑。苏宁从来不死记硬背,总是结合实际需要开动脑筋。他在部队22年,搞了许多发明创造,就是他勤动脑的结果。
勤阅读,就是抓紧一切时间多读书。苏宁的知识面很广。他不仅注意学习军事科学知识,也努力学习政治、文学、历史,甚至医学知识。他的妻子武庆华曾经和他谈到文学、戏剧、电影方面的知识,苏宁知道的也很多,什么普希金、果戈理、大仲马、海明威、高尔基、鲁迅,这些大作家的著作他都看过。还有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冼星海、聂耳,这些音乐家的作品他也懂。武庆华是个医生,和苏宁谈起医学时,苏宁也是滔滔不绝,什么血液循环、病毒感染、战地救护,他也能说出一二来。中外医学史上的一些蓍名人物,如李时珍、华佗、扁鹊、南丁格尔,他也知道。
勤求教。苏宁总是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到处拜师。还是苏宁在解放军长沙政治干部进修学院学习的时候。一个炎热的下午,苏宁按响了防庆华教授家的门铃。天气很热,苏宁浑身几乎湿透了,大粒的汗珠从额头滚下来。这么热,他也没脱下军装,风纪扣扣得整整齐齐。
苏宁在研究激光测速系统时,也多次到哈尔滨工大向韩雅轩教授求教。冬天,他顶着朔风,踏着积雪,一次一次乘公共汽车到韩教授家求教。有时,韩教授不在,苏宁来不及回去吃午饭,就掏出面包吃几口。
勤动笔。苏宁军务繁忙,为了国防现代化,他付出了许多心血,进行了许多研究,成果累累。他写了不少论文,有不少还得了奖。苏宁创造的“四勤”学习法,勤动脑、勤阅读、勤求教、勤动笔,也值得我们学习。为了实现四化,建设中华,我们要以苏宁为榜样,像苏宁那样刻苦学习,献身祖国。
他是战士的知心朋友
苏宁是炮团的参谋长。他总是时时处处关心着战士,是战士的知心朋友。这一天,在哈尔滨一个公共汽车站,几位年轻人有说有笑,可战士小刘却在焦急地来回踱着步。原来,他到哈尔滨市里办事,办完事来到汽车站准备返回营房,可一摸口袋,兜里的钱不见了。他们的驻地离哈尔滨好几十里地,没有钱怎么坐公共汽车?走回去吧,那么远,得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他没了主意。正在小刘为难的时候,苏宁走过来了。小刘想躲开,可是来不及了。早晨,全团集合时检查军容军纪,苏宁刚刚批评了小刘,因为他的头发太长了。
一次,冬天去演习。冬天的黑龙江,到处盖着白雪,西伯利亚的寒流又来了。指挥所安在一个村庄里,战士们都在雪地里露宿。作为团参谋长,安排苏宁住在老乡家里,战士们不会有什么意见。可是,苏宁惦记着战士们,硬是把火炕让给了身体瘦弱的战士睡。他自己到野外住雪洞,如同睡在冰窖里,战士们都有些发怵。苏宁看出来大家的情绪,笑着说:“怎么,害怕了?今天晚上,我和大家一起住雪洞。”他紧挨着洞口,一边铺褥子,一边说:“同志们,不能吃苦,也就不能把自己锻炼成合格的战士。大家快睡吧。我到连队去看看。”苏宁到各连队看了看,回到住处发现战士小徐睡到了门口,他的行李被挪到了里边。苏宁心火一热,非常感激战友们的关怀。可是,他怎么能让小徐睡在门口呢?他蹲下身,轻轻地拍着小徐的被角,说:“小徐,别着凉了,还是睡到里边去吧。我身体结实,睡在门口没事。”小徐蒙着被子装作没听见,也不言声,不管参谋长怎么叫,他就是不动。最后,苏宁连哄带抱把小徐赶到了里面,门口的位置到底让苏宁占领了。
苏宁关心战士的事例很多。他是为抢救别人而牺牲的,其实,他已经两次抢救战士,都是在实弹演习时,苏宁为了别人的生命安全而牺牲了自己,到现在已经8年了。他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

苏宁团

苏宁团参加深林救火
苏宁生前所在团被授予“苏宁团”称号。如今,位于苏宁团训练场一侧的苏宁烈士纪念馆在阳光下庄严肃穆。两侧的路上,悬挂着一幅幅优秀士兵的大幅照片,新一代军人在成长。
苏宁团政委黄洋说,苏宁获得的是“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想现代化、钻现代化、干现代化就是他们学苏宁英雄事迹的方向。苏宁团一年中至少有4个月时间是在进行封闭训练,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核心军事能力建设在训练的同时得到提升。黄政委自豪地说,20多天前在黑龙江考察的胡锦涛总书记冒着小雨专程来到苏宁团视察。他鼓励官兵要坚持严格训练、科学训练,在训练中砥砺思想作风,提高技术战术水平。为此苏宁团的广大官兵几天之内就撰写心得体会1013篇,递交决心书984份,决心“用一流的训练成绩、一流的建设成果”回报总书记的关怀与厚爱。“与英雄对话”是团里经常开展的活动,参观苏宁纪念馆,到苏宁牺牲地祭扫,在苏宁雕像前重温军人誓词,18年来这些都成为新兵成长进步的内在动力。
眼下,苏宁团正在轰轰烈烈营造“对照典型学什么、反思自己差什么、今后工作干什么”的浓厚探讨氛围,不断激发官兵在刻苦训练、赶超典型、争当模范、争做尖兵。
几年来,苏宁团自觉践行“苏宁精神”,积极为第二故乡的繁荣发展作贡献。先后参加了“大树进城工程”、秋林公司地下人行道工程、马家沟综合治理、二环路拓宽改造等多项公益事业的建设。在“98抗洪中”,哪个堤段危险,“苏宁团”的红旗就插到哪里。在扑灭沾河过界草甸森林大火中,苏宁团官兵连续奋战10昼夜,转战7个林场,出色地完成了扑救任务,受到了上级的表彰。

苏宁班

苏宁生前曾经所在班被授予“苏宁班”称号。如今,苏宁班的六名战士个个都是优秀士兵。班长郑德亮是80后,2006年从长春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入伍,2008年他立了二等功,在今年的伊春扑火战斗中又荣立三等功。郑德亮说,成为一名军人,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更让自己骄傲的是能成为军中英雄苏宁生前所在班的班长。“只有带领这个班刻苦训练,努力学习军事技术,不断取得优异成绩,才能告慰英雄。”

儿子苏任韧

苏宁的儿子苏任韧在与战友一起研讨。
苏宁烈士牺牲时,儿子只有8岁。1998年苏任韧应征入伍到苏宁团。2007年军校研究生毕业后,又回到了苏宁团。先后当过排长、副连长、做训股参谋、连指导员等职务,现在为正连职干事。
在苏任韧儿时的记忆中,爸爸很少回家,回到家大多时间是在看书。他之所以毕业后选择到父亲生前所在部队来,就是想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为军事现代化做贡献。到部队后,苏任韧感觉压力很大,不仅因为特殊的身份被关注多,更大的压力是觉得自己在技术操作上和战士们的差距很大。他和战士们一起学习,一起训练,在实践中锤炼自己。
由于部队工作十分忙,苏任韧已经有1个月没有回家了。“我现在理解当年爸爸为什么总是那么忙,回家的时间为什么总是那么少。”苏任韧说,奶奶一直很坚强,社会也给与老人家很多关爱,老人家心里感到很安慰。

原型电影

《炮兵少校》是根据苏宁烈士的事迹为原型创作的一部电影。导 演:赵为恒 编 剧:郝中夙 杜守林 主 演:周里京 吕晓禾 高强寇振海 韩月乔。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 于1993年。

主要成就编辑本段

苏宁先后撰写了70余篇、共30多万字的学术论文。他撰写的《用对策论研究选择炮火反击最优方案》学术论文,被评选为军区优秀论文,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军事运筹学会正式会员。他撰写的《用运筹方法优选野防最佳方案》论文,首次提出和论证采用纵深机动防御的设想,对战术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他提出的《摩步师攻防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共两万余字,几千个数据,上百个计算公式。
1981年到1991年4月,苏宁自己完成和参与研制的改革有162项,其中1项获全军模拟器材二等奖,6项受到总部、军区机关肯定和推广,1项获军区科研成果四等奖,8项被军区、集团军推广。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申雪    下一篇 吴稀儿

标签

参考资料

[1].  18人入选   
[2].  英烈事迹|苏宁:“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