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艳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张宝艳体会过儿子走失的心急如焚,因此特别关注被拐儿童。2007年,她与丈夫自费创办“宝贝回家寻子网”,专门帮助被拐卖、被遗弃、走失、流浪乞讨儿童回家。10年来,她以微薄之力,织就大爱之网,使1900多个家庭重获团圆。

张宝艳
如今,“宝贝回家寻子网”已经拥有16万多名志愿者,遍布全国各地。2013年两会期间,协会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修改相关法律的建议。网站多次与公安部合作,成功解救了236名被拐及流浪儿童,借助网络的力量为流浪儿童铺就了一条回家的道路。2014年,央视大型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开播,“宝贝回家”参与节目合作。2015年,“宝贝回家”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寻亲领域,取得了成功案例。在寻找被拐、走失、流浪乞讨儿童这项爱心公益事业上,张宝艳已坚持十年之久,并决心继续走下去。
2018年1月8日,被选举为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输入“宝贝回家”,网上跳出37万条信息。“专门帮助被拐卖的、被遗弃和走失的、流浪乞讨儿童回家”几个字反复闪动。网站创建人名叫张宝艳,创建于2007年的“宝贝回家”,已帮助168个家庭团聚。
张宝艳提出“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的采纳。
【法治心愿】消除拐卖儿童犯罪,让宝贝们安全存在。
亲人团聚她喜极而泣

张宝艳
而看到仍未找到孩子的父母,张宝艳用力地拥抱了他们一下:“你们一定要坚强些,孩子还在等着你们呢!”一堆人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张宝艳说:“我会为一个家庭的重逢流泪,更会为还在为寻找亲人苦苦挣扎的家庭流泪。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
一次惊险她想到了“宝贝回家”
2007年,张宝艳和丈夫创建了“宝贝回家”网站。后来她为此放弃了工作,成为“宝贝回家”的专职工作人员。创办此网站是因张宝艳曾遇见的一件事情:张宝艳的儿子跟着外婆外出玩,不小心走散了。几个小时的寻找,张宝艳一家人度日如年。所幸只是虚惊一场,但这给张宝艳最深的感受是,如果儿子丢了,那她也没法活。
从那时起,张宝艳就开始关注有儿童被拐的不幸家庭。有时看到电线杆上贴满寻亲启事,张宝艳说:“除了痛心外,也感到忧虑。这样的寻找方式不仅费力,效果也不好。”2002年张宝艳接触到网络,意识到这是寻亲最好的途径。
2006年,张宝艳辞去工作,专职做起了“宝贝回家”。创建初期,面临很多困扰。不仅没有工资,每月打电话都要花上千块钱。随着网站知名度提高,陆续有四名志愿者无偿加入,他们每天要在网上发布寻亲资料,还要随时跟进寻亲进展,并且与警方联络。他们没有周末,甚至每天工作时间超过十五六个小时。
2009年,25岁的小伙子小谢联系上“宝贝回家”的志愿者,说他在20年前被拐卖到了河南,他特别希望找到亲生父母。张宝艳和网站志愿者顺着零星线索开始工作,锁定方言为“牙牙”的地区是在陕西。
至于父母名字、长相,小谢一点印象都没有。志愿者不断从饮食、植物等方面启发他。好不容易,小谢想起来他小时候总能够看到飞机,还能隐约看到里面坐着人。张宝艳兴奋极了,初步断定小谢家应在汉江和安康一带。张再次把小谢信息发到网上,几天之后,有位安康的热心人打电话说,他们邻居家在20年前确实丢了一个孩子,但那家人是独子,跟小谢情况不太吻合。

夫妇在“12·4十年法治人物”颁奖会
像这样顺利的寻亲经历并不常见,张宝艳和志愿者遇到的冷遇往往更多。张宝艳说,“宝贝回家”网站受到了很多质疑,她甚至在半夜三更遭到过辱骂。每次泪水之后,她依然会坚强起来,“还有那么多找不到亲人的家庭需要我帮忙!”直到张宝艳到北京录制节目的时候,她已经有了168起成功寻亲的案例。
她的建议促成了DNA数据库建立
经过3年探索,张宝艳跟公安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她提出“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的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获奖后,张宝艳说她跟丈夫没有庆祝:“我们感觉这个没有什么庆祝的,说实话,很多志愿者都是默默地在做这个工作,这个荣誉不只属于我自己。”
秦艳友和张宝艳夫妇获得“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评审委员会给他们的颁奖词:秦艳友,张宝艳似乎在这里更多的只是“代表”,他们夫妇代表的是她们身后的千千万万的志愿者们,帮助别人寻找丢失孩子的志愿者。他们用默默无闻来行动着,用一颗感动你我的心在帮助别人重新找回家庭的温暖。或许找到的孩子是少数的,但是他们却从未放弃。在这条通往希望的道路上,失望与希望交相往复着,他们也正以别人无法企及的坚韧一路执着前行。
2009年,获得“感动吉林”人物奖;“十大法治人物”之一。
2010年12月4日,获得“12·4十年法治人物”大奖。
2011年9月20日,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4年12月10日,网易年度“最有态度公益人物”奖。
2016年2月14日,获“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
2017年7月24日,被推荐为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2017年11月,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9年7月,吉林省“最美奋斗者”推荐人选。
2020年10月,被授予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2021年2月26日,获得2020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
2021年9月5日是第六个“中华慈善日”,民政部揭晓了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名单,张宝艳获“慈善楷模”称号。
在2020年全国两会中,张宝艳建议,立法保护离异家庭儿童应该享有的亲情权,保护监护人依法取得的抚养权,保护无抚养权父母的探视权,对拒绝执行法院判决的一方依法入刑;对于藏匿儿童或多次阻止探视的一方剥夺监护权并纳入社会征信系统;在全国范围进行离婚诉讼案件执法检查,对取得抚养权却没有得到监护权的,取得探视权却无法探视的案件进行督办。
阳春布德泽: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感动中国颁奖)
2021两会建议
“建议适当放宽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聘体检标准”
建议对2017年实施《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试行)》重新进行修订,对经过药物治疗可以控制病情的一些慢性病,或是虽有肢体残缺,但可以胜任一些文案工作的身体残疾,可以判定为体检合格。
“建议将安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
张宝艳今年将向大会提交《关于青少年安全防范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议》。张宝艳认为,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事关国家民族未来,但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人安全防范教育还缺乏全国性、制度性、系统性安排。为此,张宝艳建议,将青少年安全防范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常态化教学,列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在广泛参考各地教育部门、公益组织实践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组,尽快研究出台全国性、权威性的儿童安全防范教材,在青少年当中全面的进行安全防范教育。
2022两会建议
建议对拐卖妇女儿童终身追责
建议对拐卖妇女儿童终身追责、建议对收买妇女儿童方加重量刑、建议各地对来历不明妇女儿童彻底排查。希望加大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力度,对拐卖犯罪分子终身追责,以此彰显社会正义。
尽早取缔农村“恶搞式”婚闹
建议农村“恶搞式”婚闹该尽早取缔,破除这类“婚闹”陋习的关键是举全社会之力,共同建立新的婚俗秩序。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