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德里赫·斯美塔那

贝德里赫·斯美塔那
1874年不幸耳聋,继续坚持创作,写了大量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由六部独立交响诗组成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和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Zmehozvota,1876)。斯美塔那从50岁起饱受耳聋折磨,并因此引发了精神疾病。
1884年5月12日于布拉格附近的精神病院逝世,终年六十岁。
生平经历
斯美塔那是捷克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他出生在一个酿酒商的家庭里,很小就显露出了非凡的音乐才能。他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六岁就举行钢琴演奏会,八岁开始作曲。他的启蒙老师是捷克卓越的音乐家约瑟夫·普罗克什,斯美塔那从他身上得到了很深的教益。
斯美塔那在青年时期积极参加了1848年反对奥地利统治、争取自由独立的革命运动,创作了包括著名的合唱曲《自由之歌》在内的一批具有鲜明爱国主义思想的音乐作品。同时,斯美塔那致力于民族音乐的教育和振兴,创立并领导了布拉格音乐学校,组织音乐会演出。革命失败后,斯美塔那移居瑞典的哥德堡,在李斯特标题交响诗的启发下,创作了《理查三世》等三部交响诗。
1861年,国内政治形势好转,斯美塔那回到捷克,以主要精力投入到民族歌剧的创作中。斯美塔那一生共创作了10部歌剧。

利托米什尔的斯美塔那纪念碑
1866年,斯美塔那创作了第二部歌剧《被出卖的新娘》,这部喜歌剧是斯美塔那最重要、最受欢迎的歌剧。这部作品于1866年5月首演时,因普法战争即将爆发,公众没能给予应有的注意度。同年10月,它在布拉格用捷克语再度公演,立即受到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被出卖的新娘》不仅标志着斯美塔那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期,而且成为捷克民族歌剧的象征,在欧洲歌剧史上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1867年创作的《达利博尔》是斯美塔那写作民族正歌剧的尝试。它以民间传说中的达利博尔为主人公,刻画了一个主持正义的骑士由于杀死残暴的官吏而惨遭杀害的悲剧性形象。在音乐风格上有R.瓦格纳的影响。
艺术之路
1868年,为支持和推动民族歌剧事业的发展,斯美塔那与其他进步人士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筹建布拉格民族剧院。在奠基仪式上,他充满自豪地宣布:“捷克人的生活是在音乐中”。
1870—1872年,斯美塔那创作了一部英雄性的歌剧《里布舍》。在1881年民族剧院的落成典礼上,《里布舍》隆重首演,剧中通过布拉格城的创建者里布舍对捷克民族的预言,激发了捷克人民对祖国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特别是结尾的合唱《光荣颂》,更把观众的情绪推向了高潮。此后,《里布舍》的演出形成了一个与普通歌剧不同的特殊的惯例:它只有在国家的重大节日里才上演。此后,斯美塔那又创作了几部歌剧作品,有《两个寡妇》(1874)、《吻》(1876)、《秘密》(1878)、《魔鬼之墙》(1882)和未完 成的《维奥拉》。除歌剧外,斯美塔那还作有享有世界声誉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等器乐作品。
在东欧国家中,捷克是最具音乐传统的国家。几百年来,波希米亚一直是奥地利君主的领地,与欧洲音乐的主流有着密切的联系。18世纪,捷克已跻身欧洲音乐发达国家的行列,吉利·班达(1722—1795年)就以一批杰出的喜歌剧和独幕歌剧,为民族歌剧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进入19世纪,捷克的音乐创作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民族歌剧的进步为世人所赞叹和认同。而作为民族音乐特别是民族歌剧奠基人的,非斯美塔那莫属。斯美塔那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被称作“波希米亚新音乐之父”。他一生致力于欧洲音乐的优良传统和创作技巧与捷克民族民间音乐的精神和特色的紧密结合。他的歌剧作品无论是在思想主题上,还是在情感、旋律、色彩上,都是彻底捷克化的。斯美塔那对起源于波希米亚的波尔卡舞曲,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他的愿望是实现波尔卡舞曲的艺术化。在他几乎所有的作品中,波尔卡舞曲的旋律和节奏随处可见。可以认为,波尔卡是斯美塔那创作风格的主要特征。
斯美塔那毕生辛勤创作,写出了许多具有高度价值的作品。如著名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自传体的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以及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音乐作品
斯美塔那是忠实的李斯特乐迷,他的音乐作品大都具有一定的内涵。即使是室内乐作品,也都尽量避免抽象的概念。比如那首感人至深的钢琴三重奏,就是为了纪念他死去的女儿贝德里斯卡(Bedriska)而创作的,还有自传体性质的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等。作为歌剧作曲家,他摆脱了法国正歌剧的束缚,而成为现代主义者。尽管他非常钦佩瓦格纳,但同时代人对瓦格纳音乐的指责基本上来自一些特别尖刻的旁观者。斯美塔那在卓越的 剧作家Eli·kaKrásnohorská的帮助下,克服了在为捷克文剧本配乐时最初遇到的困难。这位非凡的女性才华横溢,她帮助讲德语的捷克作曲家们分析了他们所面临的困难,指导他们掌握捷克文正确的合乎规范的重音规则。

贝德里赫·斯美塔那书籍
早期影响
斯美塔那1824年出生在一个比较殷实的家庭中,他的父亲是利托米什尔(Litomy?l)的瓦尔德施泰因(Waldstein)伯爵的酿酒师。父母亲对儿子首先表现在小提琴演奏,然后是钢琴演奏方面的音乐天赋十分赞赏,他们积极鼓励他有所发展。斯美塔那也分享了父母亲对舞蹈的热爱,尽管他十几岁时曾为此虚度过一段时间。童年时代给斯美塔那留下的另一个深刻印象,就是对大自然风光的鉴赏,比如因家庭在1831年移居南方所见到的波希米亚的南方景致。大自然所呈现的神奇力量不仅体现在斯美塔那后来创作的、用精湛的音乐技巧来反映波希米亚历史和神话的交响诗系列《我的祖国》(Mávlast)中,还表现在歌剧《利布舍》(Libu?e)和《吻》(TheKiss)之中。
捷克农村当时的音乐教育缺乏系统性,差不多还在沿用18世纪的教育方式。但对接受教育的斯美塔那来说,这些已经足够了。作为十几岁的孩子,他在波希米亚几个城镇所接受的正规教育是相当随意的。15岁时,他带着父母亲的祝福去了布拉格。尽管当时的布拉格远没有像19世纪后半叶那样成为活跃的文化中心,但它已经是众多巡演艺术大师重要的演出目的地。斯美塔那在这里遇到了他的主要偶像、李斯特的音乐。大都市的魅力太具有诱惑性了,使得斯美塔那常常为此而逃课。
斯美塔那在比尔森(Pilsen)度过了相对平静的三年时光,他完成了正规教育,于1843年动身前往布拉格,决心开始自己钢琴家的职业生涯。当时他的父母亲无法给予他财政上的支持,父亲自己事业的拓展也需要金钱,斯美塔那只得寻找工作。在他到达布拉格不久,他就在图恩伯爵家中找到了教授多人弹奏钢琴的职位。这样的工作尽管远没有达到富裕的程度,但相对稳定的生活保证就意味着他有时间学习作曲。
在此后的二十年中,斯美塔那差不多都是在为生存而

贝德里赫·斯美塔那作品
当时的政局也处于令人感到压抑的停滞时期。作为1848年革命的热情支持者,斯美塔那历经了50年代捷克人民争取从奥地利帝国的压制下获得解放所遭受的种种挫折。1849年,斯美塔那与KaterinaKolarova结婚,女儿们接连来到世上,家庭生活给了他许多慰藉,但显然呆在家里是没有前途的。在1854年和1855年间,斯美塔那的孩子中有三个女儿相继去世,其中的贝德里斯卡已经显现出音乐天赋。孩子的去世令斯美塔那十分沮丧,也使他幡然醒悟。于是在1856年,他也像许多18世纪的捷克音乐前辈一样,决定去国外碰碰运气,他在瑞典的哥德堡定居下来。他在此地历经五年时间,获得了指挥管弦乐队和作曲的宝贵经验。
甜美的家
对斯美塔那来说,具有决定意义的时刻出现在1862年,专门用来演出捷克歌剧

贝德里赫·斯美塔那作品
1866年秋天,斯美塔那成为歌剧院的音乐总监。在接下来的18年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被称作是捷克经典作品的歌剧,比如:最引人入胜的《达利波》(Dalibor,1867年)、为民族剧院最终开业而上演的《利布舍》(Libu?e,1872年),以及从精炼诡辩的《两个寡妇》(TheTwoWidows,1874年)到特别抒情的《吻》(TheKiss,1876年)等多部喜歌剧作品。尽管从表面上看起来,斯美塔那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他也时常受到来自政治家和专业对手的攻击,比如那位剧院的前任音乐总监。当然,他也得到了包括德沃夏克在内的剧院乐团众多音乐家们的热情支持。只是当他遭受疾病侵袭之时,他的演出也就无法挽回了。
1874年,斯美塔那因梅毒而导致快速地完全失聪。他不得不结束了他的指挥生涯,

贝德里赫·斯美塔那
出生时期
斯美塔那出生在一个酿酒商的家庭里,很小就显露出了非凡的音乐才能。他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六岁举行钢琴演奏会,八岁开始作曲。他的启蒙老师是捷克卓越的音乐家约瑟夫·普罗克

贝德里赫·斯美塔那作品
个人经历
1884年5月12日,斯美塔那终于走完他一生的道路,死于布拉格精神病院,葬在维谢格拉德公墓的捷克名人祠中。斯美塔那在捷克古典音乐方面所起的历史作用,可以同格林卡在俄罗斯音乐史上的地位相比,人们常把斯美塔那称为"捷克的格林卡",这确是对他的十分恰如其分的评价。

贝德里赫·斯美塔那
1824年
作为富裕酿酒师家中的第11个孩子,斯美塔那于3月2日出生在波希米亚的利托米什尔镇。因为父母喜爱舞蹈和音乐,他们鼓励斯美塔那在很小的年龄就成为家庭弦乐四重奏团中的小提琴手。
1824-27年:斯美塔那的堂兄弟Frantisek和VáclavVeverka发明了一种新的“耕耘者”犁,减轻了耕耘土地的劳动强度。这种犁对捷克乡村的生活具有重大意义,但兄弟们却
还处在贫穷之中。1839年:JosefJungmann出版了第一本捷克语-德语辞典(共有五卷)。这有助于把捷克民族的生活和文化从当时作为教育和公共事务官方用语的德文中解放出来。
1842年
在波希米亚的比尔森市,一家酿酒厂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巴伐利亚淡啤酒,也叫贮藏啤酒,就是现在著名的PILSNER。斯美塔那出生于酿酒世家,当时在比尔森就学,他最喜欢的老师就是古斯塔夫·比尔神父(FatherGustavBeer)。
1843年
定居布拉格之后,斯美塔那寻找到在LeopoldThun伯爵家教授音乐的工作。他开始随JosefProksch学习作曲,并在1846年创作出一部《G小调钢琴奏鸣曲》,但他想要从事旅行钢琴演奏家的愿望无法实现。
1847年
罗伯特和克拉拉·舒曼夫妇访问布拉格,斯美塔那的《钢琴奏鸣曲》并没有给克拉拉留下深刻印象。他在布拉格开办了一所音乐学校,定期举办学生音乐会,并在1849年与KaterinaKolárová结婚。
1848年
继法国和奥地利起义之后,捷克的激进分子也在努力争取废除奴隶制和波希米亚的解放。但炮击布拉格之后,起义被镇压了。据说斯美塔那参加了巷战,他在《自由之歌》中号召捷克人武装起来。
1856年
斯美塔纳的四个女儿中有三个先后去世,由此引发出他的极度悲伤。他为纪念爱女而创作的《G小调钢琴三重奏》也遭受尖刻的批评,这一切促使他移居瑞典的哥德堡。他开办了一家新的音乐学校,后来成为女性歌唱学校。他的妻子在一年后因肺结核去世。
1861年
斯美塔那应他的新婚妻子,画家BettinaFerdinandi的请求回到了布拉格。他为用捷克语演唱的歌剧《波希米亚的勃兰登堡人》、《被出卖的新嫁娘》和《达利波》谱曲。这些作品都是为新的临时剧院创作的,他在1866年被聘为剧院的指挥。
1865年
约翰·格雷戈尔·孟德尔是布尔诺的奥古斯丁修道院的修士,他后来被看作是“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他发布了他杂交繁育豌豆的研究成果。
1872年
斯美塔那成为临时剧院的艺术总监,但在两年后因梅毒引发的失聪而被迫辞职。
1873年
安东宁·德沃夏克创作的歌剧《国王与烧炭人》对捷克的舞台演出提出了过于苛刻的要求,此后他毁掉了他在1866-71年“疯狂时期”创作的许多作品,又一次开始使用作品编号。
1881年
布拉格的民族剧院在6月11日首次开张,它成为捷克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剧院的建设早在1851年就开始筹款,1868年奠基。
1884年
尽管斯美塔那完全失去了听力,但他还是创作出了他的一些最优秀的音乐作品,比如六首交响诗《我的祖国》,其中包括对沃尔塔瓦河的著名描述,歌剧《吻》、《秘密》、《利布舍》和《鬼墙》。最终他有些精神错乱,于5月12日在布拉格的Katerinsky精神病院去世。
标题音乐vs抽象音乐
斯美塔那是一位新浪漫主义者,他坚持对标题音乐实效性的坚定信念。尽管他受到李斯特的深刻影响,但他的交响诗,特别是《我的祖国》中的六首作品简洁、质朴、富有戏剧性,超越了他从前的作品。
民族特征
也像德沃夏克一样,斯美塔那不喜欢直白地引用民间歌曲。他认为,把民歌用在娱乐性音乐中,会降低捷克作品在剧院演出的信誉度。在他的歌剧中,民族音乐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对舞蹈节奏的运用方面。在《被出卖的新嫁娘》的开头场景中,他还再现了风笛的演奏风采。
音乐旋律与节奏
斯美塔那在创作令人难忘的音乐旋律方面拥有高超的技能,比如《被出卖的新嫁娘》序曲开头的音乐主题等。而描述沃尔塔瓦河的著名旋律可能就源自瑞典民歌。斯美塔那常常用切分的节奏型使其音乐的织体结构充满勃勃生机。他也用节奏的变化来塑造歌剧中的人物形象,比如在交响诗《莎尔卡》中,他在波尔卡的稳定律动中加入了出人意外的拍子,用来表现武士们带有醉意的狂欢。
戏剧性
尽管斯美塔那在1860年代之前并没有尝试过歌剧的创作,但他很快就本能地永远喜欢上了这种艺术形式。在剧作家们的帮助下,他塑造出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被出卖的新嫁娘》中的婚姻介绍人Kecal,《吻》中意志坚定的Vendulka。在德沃夏克成熟期的歌剧出现之前,斯美塔那的创作在当时的捷克经典作品中处于至高无上的位置。
我的祖国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是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创作于1874-1879年间,在音乐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历来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作品中充满了爱国的热情,乐曲结构宏伟绚丽,音乐形象富有诗意。他把全部心血倾注于这部规模宏大、构思精细、无比魅力而充满诗意的作中。1874他开始患耳疾,1882年11月5日,当作品第一次公演时,他已经听不见任何声音了。交响诗共六个乐章,每个乐章可作为独立的标题交响诗演奏,也可整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是斯美塔那的代表作
连起来演奏(约75分钟)。
第一乐章:《维谢赫拉德》。“维谢赫拉德”是捷克一城堡的名字,他象征着捷克人民光荣斗争的历史。整个乐章具有纪念的礼赞的性质,犹如全部套曲的庄严宏伟的序幕。全曲开始,在竖琴的引导于陪伴下,乐队以徐缓的速度奏出:“维谢赫拉德”宽阔肃穆的主题音乐。主题经过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的演奏逐渐扩展并达到强大的高潮。继而转入戏剧性的对比,音乐描绘了中世纪骑士们格斗的场景。之后,庄严的“维谢赫拉德”的主题再度出现并逐渐减弱最后结束在竖琴的音响中。

美丽的《沃尔塔瓦河》
第三乐章:《莎尔卡》这首交响诗取材于民间传说,全曲构思而紧凑。先后出现几段不同场景的音乐如描写武士们坠入情网的优美旋律、武士残酷战斗的音乐。最后沙尔卡主题再度出现并结束了这一乐章。
第四乐章:《捷克的田野和森林》这是一首描绘捷克大地的风光的交响诗。乐曲开始是广阔庄严的前奏,人们可以从中领略到捷克大地之美。然后,是捷克民间舞曲,欢快明朗的音调由弱到强,表现了在田野与森林自由生活与劳动的捷克人民自信的情绪,他们是捷克大地的主人,也是本章讴歌中心。
第五乐章:《塔波尔》“塔波尔”是中世纪的捷克胡斯教徒战争时期为捷克的自由和反抗异族压迫的坚强堡垒。这一乐段曲在于这一史实,并在乐曲中采用了胡斯运动时的歌曲《上帝的战士,你们都是谁》使音乐具有历史色彩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全曲的旋律音调坚定而果断。节奏密集、声响强大,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六乐章:《布朗尼克》“布朗尼克”是布拉格附近遗作山美的名字。胡斯运动时,英勇的战士们在这里运动并壮烈牺牲于此。乐曲开始为胡斯歌曲的曲调,描写了胡斯的英雄战士们在布朗尼克山地行军的场景;然后出现山峦牧场的画面,仿佛胡斯战士们渐渐隐没;再后,乐曲描绘了他们为祖国自由英勇战斗的场面。尾声十分壮丽和雄伟。“维谢赫拉德”的主题再度出现,同胡斯歌曲的音调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人民必胜的坚强而乐观的信念。
沃尔塔瓦河
“沃尔塔瓦河有两个源头——流过寒风呼啸的森林的两条溪水汇合成一道洪流,冲着鹅软石哗哗作响,映着阳光闪烁光芒。它在森林中梭巡,聆听猎号的回音;他穿过庄稼地,饱览丰盛的收获。在它的两岸,传出乡村婚礼的欢乐声,月光下,水仙女唱着迷人的歌在浪尖上嬉戏。在近旁荒野的悬崖上,保留着昔日光荣和功勋记忆的那些城堡废墟,谛听着它的波浪喧哗。顺着圣约翰峡谷,沃尔塔瓦河奔泻而下,冲击着突岩峭壁,发出轰然巨响。尔后,河水更广阔地奔向布拉格,流经古老的维谢格拉得,现出它全部的瑰丽和庄严。沃尔塔瓦河继续滚滚向前,最后同易北河的巨流回合并逐渐消失在远方。”——斯美塔那
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是收录在他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篇章,也是最著名最优美的篇章。斯美塔那是捷克民族主义音乐家,早年曾参加过布拉格革命。在斯美塔那的心目中,捷克永远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而沃尔塔瓦河是捷克境内最大的河流,由南向北纵贯美丽富饶的国土,它是波希米亚民族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曲家通过交响诗的形式,描写了沃尔塔瓦河的美丽景色以及两岸的风俗人情。乐曲开始时洋溢着浪漫气息,优美的竖琴主题由一绚丽的旋律展开;在伏尔塔瓦河的源头缓缓而大,弦乐曲异常优美,河边的婚礼场景富有民间风味,萨尔卡先冲动,继而趋于平静,最后狂喜:波希米亚的原野和丛林开头给人以既丰富又宽广的感觉,以后优雅的弦乐加入,而民间舞插曲带来了德沃夏克式的流畅而抒情风格。最后两首交响诗运用了同样的基本素材,演奏需具很高水平,否则很难吸引住听众。维特和他的乐团全心投入于每一细节,乐曲在欢快的号角声中结束。在整部乐曲中,无处不表现出斯美塔那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崇拜。而更令人敬佩的是,作曲家在谱写这套交响诗的时候,耳朵已经失去了听觉,但他凭借着对音乐的认识和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在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这部不朽的作品。
时至今日,《沃尔塔瓦河》仍然作为斯美塔那的代表作被广泛演奏,从斯美塔那的这部作品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沃尔塔瓦河的美丽景色,还有就是那赤诚的爱国精神。关于这部作品的版本,应该首推由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队录制的版本。
个人贡献
交响诗:《理查三世》、《瓦伦斯坦战场》和《哈孔·雅尔》
器乐曲:《我的祖国》(一组六首交响诗)和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一生》
钢琴曲:《捷克舞曲》
贝德里赫·斯美塔那
歌剧有:《布兰登堡人在波希米亚》(1866),《被出卖的新娘》(1866),《达里波》(1868),《里布舍》(作于1871-1872,上演于1881年),《两寡妇》(1874),《吻》(1876),《秘密》(1878),《魔鬼之墙》(1882)和未完成的《维奥拉》。
室内乐:《g小调钢琴三重奏》、《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第二弦乐四重奏》(我的家园)
声 乐:《三个骑手》、《叛教者》、《农夫之歌》、《海之歌》,祈祷歌《嫁妆》、《三首合唱曲》
混声部分:《捷克之歌》(管弦乐伴奏康塔塔)、《我们的歌》
钢 琴:《六首风格小品》、《纪念册页》、《小品集》、《三首波尔卡》、《波希米亚的回忆》、《在海滩上》、《梦》、《十四首捷克舞曲》
歌剧
一个勃兰登堡人在波希米亚–Branibo?iv?echách(1862年–1863年)年1月5日过渡剧院
被出卖的新嫁娘–Prodanánev?sta(1864年–1866年)年5月30日布拉格,过渡剧院,终稿–1870年。
达利波–(1866年–1867年)年5月16日布拉格,过渡剧院,致布拉格国家剧院奠基。
丽布莎–Libu?e(1869年–1872年)年6月11日布拉格,布拉格国家剧院开幕,
两位寡妇–Dv?vdovy–喜歌剧(1873年–1874年)根据F.Mallefille作品改编1874年3月27日布拉格,终稿1878年
吻–Hubi?ka(1875年–1876年)年11月7日布拉格
秘密–Tajemství(1877年–1878年)年9月18日布拉格
魔鬼墙–?ertovast?na–(1880年)年10月29日布拉格
紫罗兰–浪漫歌剧,片断–(1872年–1884年)根据威廉·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戏剧)2000年音乐会演出,2001年布拉格,国家歌剧院
管弦乐
六部分组成音诗组曲我的祖国(Vy?ehrad,Vltava(伏尔塔瓦河),?árka,Z?eskychluh?aháj?(来自波希米亚的小树林和河流),Tábor,Blaník),其中伏尔塔瓦河最出名。
胜利交响曲,E-Dur,op.6(1853–1854)。首演于1855年。斯美塔那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奥地利皇帝颂的旋律。交响曲献给茜茜公主的。斯美塔那给她寄去了作品的一个抄本,但并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斯美塔那的音乐创作,以反映捷克民族的光荣历史和斗争事迹,颂赞捷克大好河山,描绘捷克的风土人情,表现捷克人民的喜好性格、伦理观念、生活理想为特征,以此而成为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其创作以歌剧和交响乐为主。他的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带有浓厚的捷克农村气息和丰富清新的民族色彩而享誉世界,被认为是捷克民族歌剧无可比拟的杰作。其他几部歌剧在他去世许多年后,仍受到后人的好评。他的交响组曲《我的祖国》影响更大,尤其是第二首《伏尔塔瓦河》,令人难以忘怀。斯美塔那的音乐有着勃勃的生机和力量,这保证了他音乐的普及性和大众性。
斯美塔那的创作风格先后受到德国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的深刻影响,后来又深受李斯特交响诗的影响。晚年在创作上着意汲取具有浓郁乡土风味的波西米亚素材,提倡发展和体现民族音乐风格,成功地把通俗题材加以美化和艺术化。他的创作范围广泛,有歌剧、合唱、交响诗、室内乐和钢琴曲等等,其中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一剧于1866年上演,使他名声大振,从此奠定了他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
此外,他还创办过音乐学校,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有许多有成就的音乐家都曾受益于斯美塔那,其中包括著名的捷克音乐大师德沃夏克和雅那切克等人。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