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库  > 所属分类  >  武术家   

张策

早年经历

张策与孙禄堂、吴鉴泉、褚民宜、许禹生、纪子修等武术大家交往甚厚,尤其与孙禄堂感情更好,张策对他们总是师兄相称、以礼相待,甚得朋辈赞许。张策曾于1924年被张作霖请到沈阳做保镖并教其两个儿子,1928年皇姑屯事件张作霖死后,张策便任奉天国术馆任副馆长,1931年9·18事变后回到北平,在北平国术馆任教。1933年夏,中央国术馆在南京筹备第二届国考试考试,主办者诚邀张策赴南京任副总裁判长,张策到任并于考试后即留中央国术馆任教。张策门人弟子遍天下,有韩占鳌、周景海、周学伊、张殿华、李祥云、强云门、吴图南、张学明、张学思二兄弟(张作霖之子)、李万春、马熙春、董秀生、符懋、李树堂、张以谦等。著名武术家吴图南在他的《国术概论》中称赞到:“光绪初,刀必落地……著者于民国二十二年夏始遇先生于首都,未尝不五中怅然也!”张策打破封闭保守、秘不示人的门户之规,广招徒弟,传播技艺,德高望重,被誉为“臂圣”、“铁鞋”,不愧为一代武林宗师。
自幼习练家传戳脚、二郎拳、黑虎拳等拳术。后遇游僧金陵笑和尚,学得五猴通臂拳。与孙禄堂、吴鉴泉、褚民宜、许禹生、纪子修等武术大家交往甚厚。

学成之后

1924年,被张作霖请到沈阳做保镖并教其两个儿子。
1928年,皇姑屯事件张作霖死后,张策便任奉天国术馆任副馆长。
1931年,9·18事变后,回到北平,在北平国术馆任教。
1933年夏,中央国术馆在南京筹备第二届考试,主办者诚邀张策赴南京任副总裁判长,张策到任并于考试后即留中央国术馆任教。

主要成就编辑本段

张策师承众家之长,把太极拳融于通臂之中,创编了“五行通臂拳”。因张策经常穿每只二十几斤重的铁鞋练功,故被武术界誉为“臂圣”、“铁鞋”,被民间誉为“东方大侠”。后人著有《东方大侠张策》、《侠归向阳庄》等多部武侠小说。
张策创立的五行通臂拳是通臂拳体系的重要门派。张策是继行意拳的李洛能、郭云深、孙禄堂,八卦掌的董海川,太极拳的杨露禅、杨班侯、杨健候之后,又一大重要拳种创始人。至今,五行通臂拳仍在台湾广为流传。现在的台湾永和市中华通臂拳协会,就是张策弟子香河县康文盛之子康国良的门人洪涂生创立的。
张策门人弟子遍天下,有韩占鳌、周景海、周学伊、张殿华、李祥云、强云门、吴图南、张学明、张学思二兄弟(张作霖之子)、李万春、马熙春、董秀生、符懋堃、李树堂、张以谦等。

家族成员编辑本段

关系
人物
备注
父亲
张锦奎
——

轶事典故编辑本段

成长历程

每天清晨,马神庙村东大庙前的练武场上,都有一群小伙子在武师张大相的指导下,苦练武艺。时光如流水一般,转眼间,张策已经跟师父张大相学了一年拳了,他早出晚归,非常勤奋。张锦奎见儿子长进很快,心中高兴,特意让铁匠给张策打制了一双小铁鞋和一件铁背心。
张策七岁那年冬天,父亲去世。张策的母亲悲痛过度,竟也一病不起。临终前,母亲把张策托付给张大相,追随丈夫而去。张策号啕大哭,数日茶饭不思。生活的磨练使小张策比一般人家的孩子更懂事,练拳也更加刻苦。从此以后,他坚持每天三更起床习武,一直练到破晓。清晨以后,他再到村东大庙旁,随张大相习武,和师兄弟一块切磋。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

张策一生博采众家之长,吸收了前人的优秀成果,把太极拳融于通臂之中,为创造“通臂太极”拳种之第一人,使自己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随心所欲了艺术境地,高深不可测,是通臂武术史上距今最近的一座无人可以跨越的高峰。张策打破封闭保守、秘不示人的门户之规,广招徒弟,传播技艺,德高望重,被誉为“臂圣”、“铁鞋”。
国术概论》:“光绪初,有张策者,字秀林,直隶香河人也,精通各家拳法,为人慷慨好义,性谦和,闻陈之名而往受业。未几,陈卒,复从师兄王占春游,切磋琢磨,历时九载,而技始成。山、陕、燕、赵之地,未有出其右者,其平生以刀法最精。四方有名士,每与之较者,刀必落地著者于民国二十二年夏始遇先生于首都,畅谈刀法之理,妙不可言,恨相见之晚也。于是由吴鉴泉介绍,而拜先生之门。只因时间仓促,仅学刀法之应用,未暇及于拳、剑、枪。至今忆及之,未尝不五中怅然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张留孙    下一篇 黄飞鸿

标签

参考资料

[1].  淑阳故郡满河香   
[2].  淑阳故郡满河香   
[3].  张策(清末) 简历 - 名人简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