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库  > 所属分类  >  作家   

玛格丽特·杜拉斯

早年经历

杜拉斯童年
1914年生于印度支那嘉定市(即后来越南的西贡/胡志明市)。
18岁首次返回祖国——法国,在巴黎大学攻读法律、数学、政治学。
毕业后从1935年到1941年在法国政府殖民地部当秘书。

写作经历

杜拉斯照片
1940年-1942年同菲利普·罗克合作,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法兰西帝国》。在书业俱乐部工作,《塔纳朗一家》遭到伽里玛出版社的拒绝。
1943年参加莫尔朗(即弗朗索瓦·密特朗)领导的抵抗运动;同年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父亲故乡的一条小河的名字——Duras(杜拉斯);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笔名发表《无耻之徒》。
1944年出版了《自由人报》,刊登战俘和被放逐者的情况材料,发表《平静的生活》。
1945年同R·昂泰尔姆一起成立万国出版社。
1946年同昂泰尔姆离婚。
1950年发表《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反映了童年时代的贫困生活。被开除出法国共产党。
1958年因出版的小说《麾狄拉特干达毕业》而被誉为新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1959年为名导演阿仑·雷乃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广岛之恋》(1959)撰写电影剧本。这部作品在法国大受欢迎,创下很高的票房纪录。
1960年当选为美第奇奖评委,但于几年后辞职。
1961年为亨利·科尔皮的影片写《长别离》,这个电影剧本是同1963年美第奇文学奖获得者热拉尔·雅尔洛合作的结果。
1968年参加五月风暴。在《绿眼睛》中可读到关于大学生和作家行动委员会诞生的政论文,该文被委员会否定,委员会也在不久后解散。
1974年创作《印度之歌》,该作品于1975年在戛纳电影节期间获法国艺术片影院及实验电影院协会奖。
1976年凭借《整天在树木之中》获让·科克托奖。
1982年在纳伊的美国医院进行戒毒治疗。
1984年发表小说《情人》,获龚古尔奖,并于1986年获里茨一巴黎一海明威奖,被译成40多种文字。
1985年发表《痛苦》。书中记录了在‘二战’期间的个人经历以及对战争问题的思考和如何等待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丈夫的归来;同年7月17日在《解放报》上发表一篇文章,在"魏尔曼案件"中所持的立场引起一部分读者的敌对情绪和好几位女权主义者的论战。
1991年发表《中国北方的情人》。

从政经历

1944年加入法国共产党,任维斯孔蒂街党支部书记,
1955年被开除出法国共产党党籍。从1955年起反对继续进行阿尔及利亚战争,后又反对戴高乐政权,为各种周刊和杂志撰稿。

个人生活编辑本段

家庭生活

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波雷诺(柬埔寨)是当地小学的教师。1921年父亲因病告别了人世,留下母亲玛丽·多纳迪厄一人靠微薄的薪金抚养3个孩子,家境非常贫寒。有两个哥哥,小哥哥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去世。
1947年儿子让·马斯科洛出生。

情感生活

杜拉斯与恋人
16岁那年遇见了一个中国男人李云泰,成为第一个也是终身难忘的情人。
1939年与罗贝尔·昂泰尔姆结婚。
1942年认识了迪奥尼·马斯科洛(1916年-1990年8月20日),觉得他是“美男子,非常美的美男子”。最后两个人都爱上了对方。半年后,引见迪奥尼认识了昂泰尔姆。接下去的10年之内,这两个男人先后离开。直到70岁时,认识了不到27岁的大学生杨·安德烈亚,成为最后一个情人,一直陪伴走完82岁的人生。

健康状况

1996年3月3日逝世,享年81岁,葬于蒙帕纳斯公墓。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

玛格丽特·杜拉斯图片
“现代小说的最高成就者是卡尔维诺、君特·格拉斯、莫迪亚诺,还有玛格丽特·杜拉斯”。(作家王小波
“中法两国文化相契的地方比较多,可以说杜拉斯和罗兰·巴特是其中的通道。”(作家孙甘露
“承认或者隐而不说,是形成杜拉斯作品风格的魅力之所在:意指的震颤波动。”(法国的评论家米雷尔·卡勒—格鲁贝尔)

主要作品编辑本段

文学作品
中文名
体裁
出版年
《厚颜无耻的人》
小说
1943年
《平静的生活》
小说
1944年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小说
1950年
《直布罗陀水手》
小说
1952年
《塔吉尼亚的小马》
小说
1953年
《树上的岁月》
小说
1954年
《街心花园》
小说
1955年
《琴声如诉》
小说
1958年
《塞纳一瓦兹的高架桥》
剧本
1960年
《夏日夜晚十点半》
小说
1960年
《广岛之恋》
电影剧本
1960年
《长别离》
电影剧本
1961年
《安德马斯先生的午后》
小说
1962年
《劳儿的劫持》
小说
1964年
《剧本集》
1965年
《副领事》
小说
1965年
《音乐》
电影剧本
1966年
《英国情人》
小说
1967年
《剧本集》(二)
1968年
《毁灭吧,她说》
小说
1969年
《郇可邦·萨芭娜和大卫》
小说
1970年
《爱》
小说
1971年
《黄色太阳》
电影剧本
1971年
《印度之歌》
剧本
1973年
《恒河女子》
电影剧本
1973年
《娜塔莉·格朗热》
电影剧本
1973年
《能说会道的女人》
访谈录
1974年
《印度之歌》
电影剧本
1975年
《马克斯特,薇拉·巴克斯特》
电影剧本
1976年
《在荒芜的加尔各答她名叫威尼斯》
电影剧本
1976年
《树上的岁月》
电影剧本
1976年
《卡车》
电影剧本
1977年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领地》
散文
1977年
《伊甸影院》
小说
1977年
《黑夜号轮船》
电影剧本
1978年
《塞萨莱》
电影剧本
1979年
《否决之手》
电影剧本
1979年
《奥莱莉娅·斯泰纳》,又称《墨尔本的奥莱莉娅》
电影剧本
1979年
《奥莱莉娅·斯泰纳》,又称《温哥华的奥莱莉娅》
电影剧本
1979年
《薇拉·巴克斯特或大西洋海滨》
电影剧本
1980年
《坐在走廊里的男人》
小说
1980年
《八〇年夏》
小说
1980年
《蓝眼睛,黑头发》
小说
1980年
《阿加莎》
小说
1981年
《外面的世界》
散文
1981年
《女孩和男童》
小说
1981年
《罗马对话》
电影剧本
1982年
《大西洋男人》
小说
1982年
《萨瓦纳湾》
小说
1982年
《绝症》
小说
1982年
《剧本集》(三)
小说
1984年
《情人》
小说
1984年
《痛苦》
小说
1985年
《第二场音乐》
小说
1985年
《契诃夫的海鸥》
小说
1985年
《孩子们》
电影剧本
1985年
《诺曼底海滨的妓女》
小说
1986年
《物质生活》
散文
1987年
《艾米莉·L》
小说
1987年
《夏雨》
小说
1990年
《中国北方的情人》
小说
1991年
《雅恩一安德烈亚·斯泰纳》
小说
1992年
《写作》
散文
1993年
《全在这里了》
散文
1995年
电影作品
中文名
杜拉斯担任职务
上映年
如歌的行板
编剧
1960
女贼
编剧
1966
音乐
导演、编剧
1967
毁灭吧,她说
导演、编剧
1969
娜妲莉·葛兰吉
导演、编剧
1972
恒河女人
导演、编剧
1974
印度之歌
导演、编剧、演员
1975
树林里的两天
导演、编剧
1976
她的威尼斯名字在荒凉的加尔各答
导演、编剧
1976
巴克斯特,维拉巴克斯特
导演、编剧、演员
1977
卡车
导演、编剧、演员
1977
Cesarée
导演、编剧、演员
1978
否决之手
导演、编剧、演员
1978
温哥华奥蕾里娅·斯坦纳
导演、编剧、演员
1979
黑夜号轮船
导演、编剧、演员
1979
墨尔本奥蕾里娅·斯坦纳
导演、编剧
1979
阿伽达或无限阅读
导演、编剧
1981
大西洋的男人
导演、编剧
1981
罗马对话
导演、编剧
1982
Enfants,Les
导演、编剧
1984
写作
编剧、演员
1993
杜拉斯谈杜拉斯
编剧、演员
1993

创作特点编辑本段

作品主题
对绝对爱情的追求,是杜拉斯文学作品中的最主要的主题,而且其他许多主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为之服务的。
杜拉斯选择了对欲望本原的回归,试图通过性爱的宣泄,剥离出爱的原欲,将爱情最原始的快乐交还给人类。
她的作品中渗透着强烈的女性意识是吸引大量女性批评目光的主要原因。
杜拉斯不回避人面对孤独时的恐慌,她抓住了人面对孤独时那种急欲逃脱的心理,对孤独的回避方式进行了夸张的展现。
殖民,战争,种族歧视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一直是杜拉斯关注的焦点。杜拉斯虽然很早就退出了法国共产党,但是她从来不忘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向世界上所有不公正的现象发出正义的谴责。
艺术特色
故事极其平淡简单,寥寥几句话就可概括。淡化故事情节的结果,必然是强化人物的心灵刻画和心理分析。电影化手法的运用,加强了作品的画面感,除了电影化手段的运用外,多重的叙述视角也是杜拉斯小说的一大特点。
单音节词和简单句构成了杜拉斯作品的主要句式框架,并且用的是平淡的并列手法,但由此却使短句之间产生了很强的意义生成能力,正如同诗歌的语言一般,留有充分想象空间的短句使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营造了简洁却丰饶的故事氛围。
另外,杜拉斯还善于运用重复叙述为小说创造诗的意境,正如音乐和诗歌中的复沓手法,将那些关键的甚至是最重要的指向作者心头之结的场景,一次次反复描写,使文本产生诗的节奏和韵律。

获得荣誉编辑本段

获奖时间
获奖名称
获奖作品
获奖或提名
1961
第3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
广岛之恋
提名
1970
易卜生文学奖
获奖
1976
让·科克托奖
《整天在树木之中》
获奖
1977
第3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卡车
提名
1983
法兰西学院戏剧大奖
获奖
1984
龚古尔文学奖
《情人》
获奖
1985
第3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荣誉提及
Enfants,Les
获奖
1985
第3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艺术电影联盟奖
Enfants,Les
获奖
1985
第3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文学艺术电影传播委员会奖
Enfants,Les
获奖
1985
第3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
Enfants,Les
提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王火    下一篇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参考资料

[1].  玛格丽特·杜拉斯 Marguerite Duras   
[2].  玛格丽特·杜拉斯 通往法国当代文化的一条通道   
[3].  不可模仿的玛格丽特·杜拉斯   
[4].  朱文颖:杜拉斯是非常任性极端的女性主义写作   
[5].  作为导演的玛格丽特·杜拉斯:“让电影毁灭吧!”   
[6].  玛格丽特·杜拉丝 简历 - 名人简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