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库  > 所属分类  >  中医   

熊继柏讲内经

目录

内容简介编辑本段

熊继柏讲《内经》
《黄帝内经》,为中医理论之基础,居四大经典之首。篇浩繁,文理深奥。欲求精通经旨,必须刻苦勤求。前人所谓“皓首穷经”,亦即非浅尝可及之意也。习中医者,《内经》不可不读,然读不得其法,则难挈其要 领,明其精义,更无法学以致用矣!明张景岳整理《内经》,经文以类相聚,条理分明,使中医理论自成体系。《类经》之作,实别具一格,但注文仍多古奥难解,读者仍不易全面领会。熊继柏同志有见于此,积三十年《内经》教学与医疗实践之经验,撰写出《内经理论精要》一书。纵观全书,已熔《内经》于一炉,深入浅出,前后连贯,使《灵》《素》各篇之精义汇成一家,非长期刻苦钻研,实难臻此境地。学问之道,务求贯通。熊继柏同志精研《内经》,融贯全书,举纲提要,井然有序。《精要》一书,不但与张氏《类经》先后媲美,便以读者学习运用;循此深入,并可升堂入室矣!

图书目录编辑本段

概论
一、《内经》的成书
1.《内经》的书名
2.《内经》的作者
二、《内经》的理论体系
1.阴阳五行学说
2.藏象学说
3.经络学说
4.病因病机学说
5.病证学说
6.诊法学说
7.治则学说
8.针刺学说
9.养生学说
10.运气学说
三、《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
1.唯物辩证观思想
2.统一整体观思想
3.物质恒动观思想
四、学习《内经》的方法
1.辨释文义,明确医理
2.审察异同,综合分析
3.把握理论,联系实际
4.拳阅注本,融贯领会
上篇 《内经》理论精要
第一章 人与自然
一、生命的唯物观
二、天人的相应观
1.五脏生理病理与四时阴阳五行之气相应
2.人体经脉之气与四时阴阳相应
3.人体水液输布与气候寒暑相应
4.人体气血盛衰与日月盈虚相应
5.人体阳气消长与昼夜阴阳相应
6.人体营卫运行与昼夜阴阳相应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的总纲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对立与互根
2.消长与转化
3.升降与出入
三、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1.生理方面
2.病理方面
3.诊断治疗方面
4.药物性能方面
四、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相生与相克
2.相乘与相侮
五、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1.说明五脏关系
2.认识疾病传变
3.明确五行之治
第三章 脏象学说
一、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
二、脏腑与形体组织及四时阴阳的关系
三、五脏与五宫、九窍的配合关系
四、五脏化五液,恶五气
五、三焦及四海
六、人体精、气、神的概念
七、六气的功能及生成
八、饮食精微的吸收与输布
九、人的生长壮老规律
十、人的体质分类
第四章 经络学说
一、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及其表里关系
二、十二经脉的气血多少
三、十二经脉的主要循行部位
四、奇经八脉的循行和主病
1.督脉
2.任脉
3.冲脉
4.带脉、跻脉、维脉
第五章 病因病机学说
一、病因分类
二、病因特点
1.六淫邪气的致病特点
2.疫邪气的致病特点
3.七情过度的致病特点
4.饮食、起居失宜的致病特点
三、发病机制
1.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2.故邪相袭,因加而发
3.勇怯厚薄,因形而病
四、病机纲要
1.五脏六气病机
2.阴阳寒热病机
3.邪正虚实病机
4.气血营卫病机
五、疾病传变
1.表里脏腑传变
2.寒热虚实转移
第六章 病证学说
一、风病、伤寒、温热病的证候及特点
1.风病
2.伤寒
3.温热病
二、咳、喘、消、痹证、痿证、厥证、痛证、胀病、积聚、癫狂痫的病因病机及辨证
1.咳嗽
2.喘证
3.消瘅
4.痹证
5.痿证
6.厥证
7.痛证
8.胀病
9.积聚
10.癫、狂、痫
三、痈疽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
第七章 诊法学说
一、诊法纲要
1.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2.四诊合参,全面诊察
二、切脉大法
1.切脉的部位
2.诊脉的要求
3.测脉的至数
4.察脉的胃气
5.脉象的主病
6.脉合四时阴阳
7.脉合病证阴阳
三、望诊要点
……
第八章 治则学说
第九章 针刺学说
第十章 养生学说
第十一章 运气学说
下篇 《内经》原文选讲
《素问》原文选讲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邹燕勤    下一篇 杨春波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