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库  > 所属分类  >  科学家   

吴有训

1897年4月26日
出生
1897年4月26日出生在江西省高安市荷岭乡石溪吴村的小村庄。
1929年
建立中国第一个近代物理学实验室
1929年在清华大学建立中国第一个近代物理学实验室,进行中国国内X射线问题的研究。
1932年
发表《双原子气体X射线散射》
1932年在美国《物理学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双原子气体X射线散射》一文,认为当时华盛顿大学物理系教授江赛的散射强度公式,缺少一个校正因子,并令人信服地阐明了他分析的正确性。
1936年4月
成为首个被西方国家授予院士的人
1936年4月被德国哈莱自然科学研究院推举为该院院士,成为第一位被西方国家授予院士称号的中国人。
1938年
创建中国首个金属物理研究所
1938年,在日寇狂轰滥炸的恶劣环境下,吴有训还应国家冶金工业等方面的急需,在昆明大普吉简陋的土坯房屋里,创建起中国首个金属物理研究所并兼任所长,为我国金属物理学科培养了一批骨干人才。
1956年
制定12年远景规划提前完成
1956年主持制定数理化等基础学科“12年科学远景规划”,12年远景规划提前完成。
约1960年
参与的科研项目均为全球第一
1960年,他督促并直接参与的“新型共轴泵式红宝石激光器”、由他直接负责的“人工胰岛素合成”项目,均实现了全球第一。
1977年11月30日
去世
1977年11月30日在北京地安门东大街的家中去世,终年80岁。

人物生平编辑本段

早年经历

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四月二十六日出生在江西省高安市荷岭乡石溪吴村的小村庄。吴有训7岁时入家塾,习旧学。

教育经历

时间
院校
专业
学位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
高安县的瑞州中学
江西省南昌第二中学
1916年——920年6月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数理化部
1922年——1925年
美国芝加哥大学博
博士

工作经历

吴有训
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年)秋,回中国先后在江西大学和台湾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任教。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八月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八月任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包括1938年以后在西南联合大学的8年)。
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在清华大学建立中国第一个近代物理学实验室,进行中国国内X射线问题的研究。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四月被德国哈莱(Halle)自然科学研究院推举为该院院士,成为第一位被西方国家授予院士称号的中国人。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十月任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校长。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校进行短期访问;同年底,任交通大学教授。
1949年6月初,上海科技团体联合会推举吴有训为主席;6月中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又任命他为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相当于校长),主持交通大学的教学恢复工;7月作为上海科技界的代表,赴北京出席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会议选举了出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科技界代表15名,   9月前往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受到毛泽东接见。

社会活动编辑本段

1950年1月出席科学院研究计画局召开的近代物理座谈会,讨论并参与科学院物理科学相关机构的调整和设置问题;3月被提名为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5月,由中央人民政府正式任命。。
1951年率团再赴东北;10月,组织成立东北分院筹备处,提出了设立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的初步方案。
1956年主持制定数理化等基础学科“12年科学远景规划”,12年远景规划提前完成。
1958年8月参加江西省首届科学工作者会议。
1959年2月14日至5月11日访问了东欧七国科学院和若干高校及产业部门的研究组织。
1960年7月作为团长率中国科学院代表团一行五人应邀参加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三百周年庆典活动,对英国进行访问。
1963年又参加与制定机关报的科技10年规划。
1977年为筹备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提出了许多建议,并审阅中国自然科学发展规划,

个人生活编辑本段

父亲吴起辅,在汉口帮人做生意,直到晚年才回到家乡的县城,与人合开了一个店铺,以维持生计。
母亲是一位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她是一位讲求实效的女性,一位慈祥而又严厉的母亲,她的言传身教对吴有训的一生影响极大。

健康状况

1977年11月30日在北京地安门东大街的家中去世,终年八十岁。 12月7日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科学界的同仁好友数百人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吴有训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主要成就编辑本段

科研成就

验证康普顿效应
对近代物理学的重要贡献,主要是全面地验证了康普顿效应。康普顿最初发表的论文只涉及一种散射物质(石墨),尽管已经获得明确的数据,但终究只限于某一特殊条件。为了证明这一效应的普遍性,在康普顿的指导下,做了7种物质的X射线散射曲线,证明只要散射角相同,不同物质散射的效果都一样,变线和不变线的偏离与物质成分无关。
在1924年联名发表题为《经轻元素散射后的钼K·射线的波长》一文,论文刊登于《美国科学院通报》(Proc.Nat.Acad.Sci.)第10卷上。文中写道:“这些实验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散射量子理论所预言的光谱位移的真实性。”
1930年10月在美国著名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他中国后的第一篇理论文章:《论单原子气体全散射X射线的强度》,开始了对单原子气体、双原子气体和晶体散射的散射强度理论研究。
1932年在美国《物理学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双原子气体X射线散射》一文,认为当时华盛顿大学物理系教授江赛的散射强度公式,缺少一个校正因子,并令人信服地阐明了他分析的正确性。
主要论著
吴有训图传
1 Woo Y H(吴有训).Note on absorption measurements of the x-rays re-rlected from a calcite crystal .Proc.Nat.Acad.Sci.1924,10:145-148.
2 A.H.Compton,Woo Y H.The wave-length of molybdenum Ka rayswhen scattered by light elements.Proc.Nat.Acad.Sci.1924,10:271-273.
3 A.H.Compton,J.A.Bearden,Woo Y H.Tests of the effect of anenclosing box on the spectrum of scattered x-rays.Phys.Rev.1925,25:236.
4 Woo Y H.The Compton effect andthe tertiary radiation.Proc.Nat.Acad.Sci.1925,11:123-125.
5 Woo Y H.The intensity of the scattering of x-rays by recoiling elec-trons.Phys.Rev.1925,25:444—451.
6 Woo Y H.The Compton effect.Chicago Dissertation,1925.
7 Woo Y H.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between the modified and the un-modified rays in the Compton effect.Phys.Rev.1926,27:119—129.
8 Woo Y H.Ratio of intensities of modified and unmodified rays in  theCompton effect.Phys.Rev.1926,28:426.
9 Woo Y H.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unmodified line in the Compton ef-fect.Phys.Rev.1926,28:426.
10 Woo Y H.Intensity distribution in the K。 doublet of the fluorescent  xradiation.Phys.Rev.1926,28:427.
11 Woo Y H.Intensity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modified and the unmodified lines in the Compton effect.Trans.Sci.Soc.China,1928,7:5.
12 Woo Y H.Intensity of total scattering of x-rays by monatomic gases.Nature,1930,126:501—502.13 Woo Y H.On the intensity of total scattering of x-rays by monatomicgases.Proc.Nat.Acad.Sci.1930,16:814—816.
14 Woo Y H.Scattering of x-rays by mercury vapour.Nature,1931,127:556—557.
15 Woo Y H.On the intensity of total scattering of x-rays by monatomicgases.Tsing Hua Univ.Sci.Reports,1931,A1:55—67.
16 Woo Y H.On the intensity of total scattering of x-rays by gases,I.Proc.Nat.Acad.sci.1931,17:467—470.
17 Woo Y H.On the intensity of total scattering of x-rays by gases,Ⅱ.Proc.Nat.Acad.Sci.,1931,17:470—475.
18 Woo Y H.Temperature and diffuse scattering of x-rays from crystals,Phys.Rev,1931,30:6—14.
19 Woo Y H.The scattering of x-rays by polyatomic gases.Phys.Rev.1932,39:555—560.
20 Woo Y H.The scattering of x-rays by monatomic gases.Tsing  HuaUniv.Sci.Reports,1932,A1:135—143.
21 Woo Y H.The scattering of x-rays by gases and crystals.Phys.Rev.,1932,41:21—23.
22 Woo Y H.Note on scattering of x-rays by diatomic gases.Tsing HuaUniv.Sci.Reports,1932,A1:177—180.
23 Woo Y H,Sun C P.Note on the x-ray scattering coefficients of gases.Tsing Hua Univ.Sci.Reports,1936,AⅢ:549—553.
24 Woo Y H,Sun C P.On the absorpton of x-rays.Tsing Hua Univ.Sci.Peports,1941,(4)Nos4—6.(Printed but failed to appear.)
25 Woo Y H,Hu Y H.On the absorption of x-rays,Ⅱ.Sci.Record,Academio.Sinica,1945:407—408.
26 Woo Y H,C.E.Mandeville,M.V.Scherb et al.The slow neutroninduced activities of Germanium.Bull.Am.Phys.Soc.1949,24:13.
27 Woo Y H,C.E.Mandeville,M.V.Scherb.Radiations from Ge77 andGe71.Phys.Rev.1949,75:1528.

教学成就

个人理念
在大学的物理学教育中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1)注重基本概念、注重科学思维的条理性,启发学生从简单的事实中悟出深刻的道理来;
(2)重视实验教学,大力宣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验并重的观点;
(3)强调培养学生、特别是研究生的自学能力;
(4)注意将中国国内外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尽力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物理学知识的同时,能及时了解该学科的一些前沿情况;
(5)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他认为,即使是物理系的学生,也不能只学物理学课程,而应学习一些相关相近的其他科目,甚至是人文课程,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1935年他开出“实验技术”选修课,手把手地教学生掌握烧玻璃的火候和吹玻璃技术的关键所在,并随时指出缺点。

社会任职编辑本段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中国物理学会在清华大学成立,当选秘书。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在中国物理学会第五届年会上当选为会长,以后又多次当选为会长或理事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评议员。
1949年作为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后又被选为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中国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0年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
1951年2月担任了新成立的科学院建筑委员会主席。
1955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抗生素研究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担任该委员会主任委员。
1956年初担任了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主任。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当选为副主席。

获得荣誉编辑本段

时间
获奖全称
具体奖项
1936年
德国哈莱(Halle)自然科学研究院院士
1955年
中国科学院委员(院士)
2020年1月15日
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我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核工业功勋奖章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

吴有训是近代中国科学史上一个模范的科学家。(数学家陈省身院士评)
吴有训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两个学生之一。(物理学家康普顿评)
我没有和他讲过一句话,没有听过他一堂课,60多年过去了,他崇高的形象依然确确实实地活在我们同学的心中。(岩石学家王德滋院士评)
吴有训的工作实开中国物理学研究之先河。(物理学家严济慈评)

后世纪念编辑本段

物理奖

吴有训物理奖是为纪念中国物理学界五位老前辈所设立五种物理奖之一,目的是奖励在原子核物理领域取得重大成果的个人或在科学技术上做出突出贡献的物理学家。 

纪念馆

1999年4月26日,吴有训纪念馆在高安市正式对外开馆。该馆将成为一座自然科学博物馆、科教文化交流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赫尔曼·何乐礼    下一篇 李三立

标签

参考资料

[1].  吴有训:我真高兴我是中国人   
[2].  江西吴有训开创我国物理研究先河 钱三强、杨振宁等皆其学生   
[3].  吴有训:科学工作,在精细与有恒   
[4].  吴有训:物理学家的气派   
[5].  1959   
[6].  科学时报:四院士追忆中国现代物理学先驱吴有训   
[7].  先进人物吴有训事迹   
[8].  核工业功勋榜:他们为中国核工业奉献青春   
[9].  吴有训故居 园中勤奋育桃李   
[10].  吴有训   
[11].  【科技名家】吴有训:我真高兴我是中国人   
[12].  吴有训:要留正气在人间|寻找新中国科学奠基人   
[13].  吴有训纪念馆开馆_光明日报_光明网   
[14].  近物所徐瑚珊研究员获吴有训物理奖----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