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_照片图片_家世背景_最新信息 - 名人库  > 所属分类  >  相声小品   

句号

中国历史上的句号

汉朝的时候,有人采用“离经”的方法,把文字之间断开。即在两句之间隔开一两字来写,或者用竖线、短横线等标示句子的完结,但是使用上并不普遍。
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说“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立经辨志”。郑玄注曰:“离经,断句绝也”。当时人们读书,常在句旁划“し”,作为一种助读标记符号。这便是标点符号的萌芽。东汉时,句读的符号有“↓”和“、”两种。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钩识也,居月切”,“、”则为“有所绝止,而识之也,主庾切”。就是说,凡是文末可以停止的地方,就用“↓”来标记,文中有可以句读的地方,就用“、”来标示,大略相当于今天的句号和逗号。
到了宋朝,钩号变成了圆圈,标形如“○”,有大中小之分,人们采用圈点来标读文字。有史可查的第一个标准化使用"。"作为句号的人是宋代学者朱熹。在著《四书章句集注》时,朱熹就是每章之前必用大的“○”,每句之后必用“。”。今天汉语文字中的句号“。”就此诞生。
在宋代,这种标点被称为句读(音jù dòu,古文语句中的短暂停顿。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即在一句末完需停出打上个“、”,其作用类似现在的逗号,在全句意思已完之处画一个“。”,作用同现在的句号。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更多的标点符号,如段落号,用“∨”或“∧”表示,画在每段末尾字的右下角,甚至出现了“。。。。。。”“……”这样的密圈、密点加在字的右旁,(古书皆为竖排)强调句子的精彩部分。这一用法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还在沿用。
到了明朝,随着刊本小说的出现,出于大量的阅读和写作需要,句号的使用更加频繁和普遍。每句之后用“。”已普遍被人们广为接受。现存的明代刊本小说影印本,如《金瓶梅词话》大安影印明万历本等书籍,均可看见虽原本刊物并无句号,但均有明时读者自行标注的“。”作为断句之用。
到了近代,随着西文标点被学者们发现和接受,建立一套标准通行的汉语文字标点符号体系,已势在必行。1897年,有个叫王炳章的广东东莞学人,取中国原有的“圈”和“点”,及西文中的“句读勾勒”,草拟了10种标点符号。由于合乎实用而有人接受,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著名教授、作家均表欢迎并应用。翻译家严复的《英文汉诂》(1904)是最早应用外国标点于汉语的著述。五四运动前些年,不少作家已经开始使用新式标点。修辞学家陈望道对推广应用新式标点符号起了积极的作用。他于1918年5月,在《学艺》杂志上发表《标点之革新》一文,介绍新式标点符号,其中即包含句号。
真正对句号等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有决定性影响的,是学者胡适。1914年,胡适就在日记里创造了一套自己使用的“句读符号”。1916年8月,胡适应《科学》杂志的邀请,在自己日记基础上增改写成《论句读及文字符号》一文,全面阐述他对句读以及文字符号的理论思考,成了新式标点的奠基之作。1919年4月,以胡适为首,包括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在内的六教授,极不愿看着“现在的报纸、书籍、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讲文法的区别,连赏鉴的意思都没有了”,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他们提出了《方案》,要求政府颁布通行“,。;:?!——()《》”等标点。11月底,胡适对上述方案作了修改,把原方案所列符号总名为“新式标点符号”。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批准了由北大六教授联名提出的《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方案》。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汉语文字标点符号体系就此建立。句号“。”成为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之一,至今形象及用法均未变过。

西方历史上的句号

西方文字在公元8世纪以前,只用句号。8世纪以后,慢慢出现了冒号、分号等,但使用都比较随意,没有严格的使用规则。直到15世纪末,威尼斯印刷师阿尔德·曼努齐在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又创制了部分新的标点符号,并规定了所有的标点符号的固定用法,西方文字的标点符号才系统化、规范化。

正确用法编辑本段

句号是一个“出勤率”很高的标点符号,在许许多多的情况下都要用到它,最基本的是下列情况: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我们这里说的“一句话”,就是语法书上讲的一个句子。一个语言格式不论长短,只要是能独立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就是一个句子。说话的时候,每个句子都带有一定的语调,表示某种语气,句和句之间有较大的停顿;写成了文章,句子的后面要用句号做结尾。

分类

句子按照它的作用,可以分为四类: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不同类型的句子带有不同的语气,要用不同的句末点号。在四种句末点号中,句号用得最多,除了要用问号或感叹号的句子外,都要用句号。

陈述句的运用

用于陈述句或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句末。
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一个事实的,句末要用句号。
1.用在一般单句的末尾。例:武松把那只老虎打死了。
2.用在无主句的句末尾。
(1)用来叙述生活实际情况和说明自然现象的。例:“下雪了。”,“开车了。”等等。
(2)表示一般禁止和要求的。例:请勿乱丢果皮杂物。(表示强烈感情时也用感叹号“!”)
(3)表示格言警句的。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用在省略句末尾。例:谁来了?他。
4.用在文末署名及著作日期后面。
5.用在某些非主谓句(这类句多出现在剧本的舞台说明中)的后面。
6.用在置于段首,相当与标题的语句后。
7.用在复句的末尾。例: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例如:
(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其他

除了上文举例的句号的基本用法,句号还有些其他用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虽带有疑问代词,但后面的停顿仍用句号。例:妈妈问我为什么不吃饭。
2.在一些关联词语前面,也可以用句号。例:他苦恼地叹了口气。因为小腿上后发炎,他掉队了。
英文中,句号不再是中文中的全角格式“。”,而变成了半角格式“.”。
小提示:句号不可放在一行之首。

错误用法编辑本段

用得太少

该用句号的地方不用句号,使语段层次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例1 陆峰的凳子坏了,坐上去不小心会跌倒,李志看见了,记在心上,他从家中带来了工具,放学后,大家都走了,他独自一人蹲在教室里,叮叮地修起来。(习作)
例1是由四句话组成的语段:第一句介绍陆峰的凳子坏了,会跌倒,到“跌倒”结束;第二句讲李志记在心上,到“心上”结束;第三句讲李志带了工具;第四句讲李志修凳子。但作者只在段尾用了一个句号,使四个句子各自失去了独立性,整段话层次不清。

用的太多

还没有完成一个完整意思的表达就用了句号,破坏了句子的整体性。
例1 春天。沙枣树伸展着粗糙的树枝。上面覆盖着一片片短小的叶子。叶子上一层细沙一样的东西晶莹发亮。
例1其实是一句话,结尾用一个句号就可以了,但作者多用了三个句号,前两个句号中断了句子内部的联系。

混用

属于其它语气的句子却用了句号,与其它标点符号相混。
例1 “是阿米,还是翠芹。”不,都不像。
例2 李勇朝我喊:“闪开。”轰隆一声,架子倒塌了。
例1中“是阿米,还是翠芹。”是疑问语气,应该用问号;例2中“闪开。”是命令语气,应该用感叹号。
句号在应用中占一个字的位置,紧跟前文书写,不能独立书写在一行的开头。
句号在科技文章中,为了不与零相混而换用一个小圆点(.),位置仍在句尾一个字的右下方。

记忆方法编辑本段

一句末尾用句号,
语气平缓调不高。
读书见它要停顿,
作文断句莫忘掉。
名称
符号
用法说明
举例
句号
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
请您稍等一下。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赵本山    下一篇 郭冬临

标签

参考资料

[1].  标点符号使用规则合集,这些细节用法老师未必教过你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