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克抗
教育经历
时间 | 院校 | 专业 | 学位 |
xx—1963年 | 北京师范大学 | 无线电电子学 | 硕士 |
工作经历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终身教授)。
1969年,作为第一批下放劳动的知识青年来到山西临汾的农村。
1978年,回到了师大校园,成为一名大学教师。
科研成就
何克抗作品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化教育、教学系统设计。
科研项目
1.何克抗、余胜泉、吴娟、马宁、陈玲等,2000~至今承担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重点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试验”项目。该项目目前有十多个试验区130多所试验学校,成倍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受到社会好评。
2.林崇德、何克抗等,2003.7~至今承担教育部200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
3.何克抗、陈玲、马宁等,参与教育部师范司重点项目“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参与标准制定与解读、培训大纲编写、教学人员(初级)培训教程编写、教学人员(中级)培训教程编写、考试大纲研制等工作。
4.何克抗、李克东、王本中等,1994~2000年承担教育部基础司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该项目被誉为教育技术界三大试验研究之一,取得了广泛的影响与社会效果,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5.何克抗、李克东、王本中等,2000~2010年承担教育部基础司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中小学各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继续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结构,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实施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6.何克抗教授、乌美娜教授等,1997.10~1999.10,《CAI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小学。初中。高中语文(200001)、数学(200012)、英语系列课件及通用题库管理系统研究)》,国家九五重点攻关课题。
7.何克抗教授等,1998.5~2000.12,《教育技术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227002)》。教育部师范司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
8.何克抗、余胜泉:1999.12-2000.4: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研究项目:《国家远程教育支撑系统开发》的研究,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WEB的远程教学支撑系统,教育部相关领导和专家多次参观了该系统的演示,获得了一致的好评。该系统已经在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以及教委网络信息中心试用。
9.何克抗等,1999~2000,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中小学系列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
10.何克抗,1998.1-2000.1:9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新一代虚拟现实技术的高质量的教育与培训系统的研究。
11.何克抗:1994年至今:承担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实验》,重点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该项实验在国内已取得广泛得社会影响,被誉为“教育技术界最重要的两个实验之一”,已有600多所实验学校。该项目获国家教委基础教育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
12.何克抗:1992-1994由何克抗主持的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技项目:“全国中小学教学用汉字编码规范及汉字输入系统”,其成果“认知码汉字输入方法”已于1995年1月由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正式发文在全国中小学普遍推广(上述“四结合”项目就是以“认知码”作为必要的工具和手段进行的)。
科研著作
近几年发表的主要专著
1.《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何克抗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3.《教学人员教育技术教程》(初级教程),何克抗、刘雍潜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
4.《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光盘》——案例、文献资料及素材选编,何克抗、刘雍潜,北京:电化教育电子出版社,2005.11。
5.《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何克抗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
6.《教育技术学》,何克抗、李文光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7.《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何克抗、李克东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8.《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何克抗、李克东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编“信息技术教育文献”,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10.《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何克抗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11.《计算机应用基础》(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计算机课教材),何克抗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2《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何克抗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13《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建构与发展》,何克抗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
科研成果
何克抗教授及其领导的团队主要在“教育信息化工程”、“中小学的教学改革试验”和“教育创新理论”等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与探索。不仅研发出一大批国内领先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教育软件产品,而且率先倡导并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始终引领国内的方向与潮流。在担任“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期间,负责主持制定了全国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与此同时,何克抗教授在长期深入进行中小学教改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探索网络时代的创新教育理论,对国内外教育名家思想、理论进行批判继承,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在创造性思维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等方面逐步创立了自成一家的全新教育理论。下面着重将该团队十多年来所作研究工作简介如下:
何克抗生活照
积极参与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研发出一大批国内领先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教育软件产品(技术研发成果)。
(1)1999年8月,何克抗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主持制定中国第一个“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该规范已于2000年5月由高教司正式发文在全国高校使用。
(2)1998年底,何克抗在国内率先提出“城域教育网”概念。随后在广东佛山市政府支持下,于1999年3月~2000年7月期间,由何克抗团队自主设计并独立承担全部软硬件工程,高质量地建成中国第一个“城域教育网”。何克抗团队提出了包含“硬件设施、软件平台、资源建设和教师培训”等四要素并重的城域教育网全面解决方案,该方案目已成为中国城域教育网的基本指导思想。
(3)2000年6月,何克抗承担教育部委托研制项目“现代远程教学支撑平台”——为68所高校的网络学院和教育部资助的300多门“新世纪网络课程’提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统一教学支撑平台,该平台经权威专家鉴定,认为是中国第一个功能最完备且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
(4)2001年10月28日,何克抗团队独立研制完成并开通了国内第一个省级大型“分布式教育资源网络系统”——广东省基础教育分布式资源网络系统。该系统可实现省级范围教育资源的四级分布式存储与检索。
(5)2002年6月,何克抗团队在与IBM、Cisco、Oracle等众多国外大公司的强大竞争中,首次在平安保险公司的超大型企业网络培训平台的招标项目中中标,突破了所有超大型企业的网络培训平台项目均被国外大公司垄断的局面。随后在2003年7月,在“银河证券公司”的超大型企业网络培训平台的招标中再次中标,从而不仅奠定了何克抗团队在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平台和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领先地位,而且也奠定了在企业E-Learning(网络培训)中的领先地位。
(6)1999年6月,何克抗团队与深圳教育局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技能性非客观题计算机自动测评理论与方法研究”,经院士为首的权威专家组鉴定,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2.信息时代中小学教学改革试验
全身心投入中国中小学的教学改革试验,率先倡导并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利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在质量方面的跨越式发展。
从1994年开始,何克抗就在教育部基教司立项——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试验研究(几年后这一项目又扩展为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各学科课程相整合的试验研究),这是国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早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正因为我们在这一领域开展了最持久而深入的研究,所以在这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迄今仍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领域引领国内的方向与潮流。
3.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研究与实践
从2002年4月开始,何克抗被教育部聘为“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在接受这一任务后,何克抗向教育部建议制定“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此建议很快被教育部领导采纳,并随即委任何克抗负责主持这一标准的制定工作。两年后该标准制定完成,并于2004年底由教育部正式颁布。这是中国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一标准的颁布与推行对于中国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对于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贯彻与实施,特别是对于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持续、深入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并起重大的推进作用。
4.信息时代教育理论创新
在长期深入进行中小学教改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网络时代的创新教育理论,通过对国内外教育名家思想、理论的批判继承,并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何克抗在以下5个方面逐步创立了自成一家的全新教育理论(理论研究成果)。
(1)创造性思维理论
创新人才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三方面素质,而其核心则是创新思维(即创造性思维)。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创造性思维的内涵、结构及组成要素以及心理加工模型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关于创造性思维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因而难以为广大教师提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何克抗在2000年11月发表的专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力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上述问题作出系统而全面的回答。此书发表后,在国内与海外均引起较大的反响,香港、台湾等著名大学均曾邀请何克抗前去讲学(专门介绍这一理论)。该书首次阐明了创造性思维的结构与要素以及心理加工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结合不同学科教学来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与策略,对于中小学教师具有可操作性,因而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有重要指导意义。
(2)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世界各国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但对于“整合”的内涵、实质,特别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整合,却没有一种系统的理论来给予科学的、合理的阐述。为了解决这一重大现实问题,何克抗教授在长期从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观点深入地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的教改实践经验,并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最后终于形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运用这种理论可以深刻、清晰、明确地解释并指导上面所提出的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实问题。该理论已成为中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指导思想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之一,正在引领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向与潮流。
(3)儿童思维发展新论
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育花费的学习年限很长,课时很多,但收效却不大,语言文字的教学长期处于少、慢、差、费的落后状态。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有天然的密切联系。在对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何克抗对其进行批判、继承,并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中小学教改实践的丰富经验,提出了“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并写成专著于2007年3月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在此理论指引下,形成全新的语文教学思想、语文教学观念,并设计出相应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然后以此创新的语文教学思想、模式、方法去培训语文教师,与此同时还开发出适合该模式、方法的丰富教学资源(扩展阅读材料),从而使该理论得以有效应用于实际。该理论已成为实现小学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大量试验证明:在此理论指导下,可以使上完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包括农村地区的学生),其识字、阅读与写作能力普遍达到新课标五、六年级的水平。
(4)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
众所周知,中小学的英语教育也和语文教育一样花费很长的学习年限、很多的课时,而效果却很不理想——最终仍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在全面总结并批判继承现有各种儿童语言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长期从事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何克抗教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儿童语言发展理论——“语觉论”。这种理论运用神经生理学的成果证明,人类的感知觉系统不是五种而是六种(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人类感知觉只有五种即: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知觉),这第六种是语义知觉(简称语觉),是对语音的感知与辨析以及对语义的分析与识别的一种天生的感知能力,也是人与动物的最本质区别(前五种感知觉一般哺乳动物都有,只有语觉才为人类所独有)。在分析众多儿童与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案例的基础上,何克抗首次绘出了反映语觉敏感度的半梯形曲线。按照语觉论及语觉敏感度曲线,何克抗设计出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方法,并组织教师开发出适合该模式、方法的丰富教学资源(扩展听读材料)。按照这种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在完全不增加课时和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小学毕业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及词汇量可达到新课标高中的水平)。语觉论已成为实现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5)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
建构主义是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外教育领域流行的一种全新理论。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仍有许多学者认为建构主义仅仅是一种学习理论而非教学理论。何克抗是最早从国外引进和介绍建构主义的学者之一。他不仅将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介绍,更将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介绍,尤其是率先提出“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即“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概念,并根据当时国际上对建构主义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国内外第一个系统地总结出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及相关的典型教学案例,从而受到广大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热烈欢迎,建构主义理论也因此而迅速进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得到日益广泛的普及。何克抗撰写的关于建构主义的论文(“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也成为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引用率最高的论文之一。
科研论文
(2005-2014)
大数据面面观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4-10-01 | 期刊 |
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4-07-01 | 期刊 |
混合式教师专业发展学校(B-PDS)的思考与实践 | 赵可云;陈武成;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4-05-01 | 期刊 |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 何克抗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4-02-01 | 期刊 |
让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真正产生革命性影响——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 何克抗 | 教育信息技术 | 2014-01-05 | 期刊 |
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发展历程回顾与评述 | 何克抗 | 中国教育信息化 | 2013-12-10 | 期刊 |
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的学习与思考之六——对本《手册》存在的主要缺陷与不足的分析 | 何克抗;赵文涛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3-12-01 | 期刊 |
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五——由“技术研究取向变化”所引发的关于“教育技术本质及未来发展”的争论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3-11-01 | 期刊 |
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的学习与思考之四——关于“首要教学原则”与“四成分教学设计模型(4C/ID)”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3-10-01 | 期刊 |
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三——关于“情境理论”与“九种情境化教学策略”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3-09-01 | 期刊 |
教育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在哪里——如何认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 何克抗 | 中国教育科学 | 2013-08-31 | 期刊 |
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二——关于“复杂性理论”与“技术支持的复杂学习”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3-08-01 | 期刊 |
新课改新课堂新跨越——教育系统如何实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重大结构性变革 | 何克抗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 2013-07-25 | 期刊 |
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何克抗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 2013-07-10 | 期刊 |
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一——对“建构主义学习原则”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认识的深化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3-07-01 | 期刊 |
多媒体资源的词汇识别支持对于小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的影响研究 | 梁文鑫;何克抗;赵美琪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3-05-01 | 期刊 |
概念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 曹培杰;王济军;李敏;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3-05-01 | 期刊 |
显著提升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探索——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深层理论思考 | 何克抗;王冰洁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3-02-01 | 期刊 |
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 | 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12-12-10 | 期刊 |
写作文本中的意义逻辑及其计算 | 赵兴龙;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12-12-10 | 期刊 |
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写作文本分析 | 赵兴龙;周序;何克抗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 2012-11-25 | 期刊 |
国际上教学观念存在的弊端及原因剖析 | 何克抗 | 教育研究 | 2012-10-15 | 期刊 |
对语文、英语学科新旧课标的学习与思考 | 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12-10-10 | 期刊 |
促进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思考 | 徐世东;姚远;袁磊;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12-09-10 | 期刊 |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深层理论思考——显著提升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探索 | 何克抗 | 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理论研究 | 2012-07-20 | 国际会议 |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培养语文思维能力的实证研究——以儿童诗类选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 | 刘丽丽;姚远;何克抗 | 中小学电教 | 2012-07-05 | 期刊 |
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下)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2-06-01 | 期刊 |
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上)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2-05-01 | 期刊 |
“设计研究”视角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 | 赵可云;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12-01-10 | 期刊 |
基于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语文教学创新 | 何克抗;马宁 | 语文建设 | 2011-12-01 | 期刊 |
多媒体资源的语音辨析支持对于小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的影响研究 | 梁文鑫;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1-10-01 | 期刊 |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 何克抗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 2011-07-25 | 期刊 |
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学”界的一场重大争议 | 何克抗 | 现代教育技术 | 2011-05-15 | 期刊 |
海原教育新跨越——“跨越式”课题促进宁夏海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曹培杰;何克抗;王宗龙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2011-05-08 | 期刊 |
关于《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学习与思考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1-04-01 | 期刊 |
关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自主创新 | 何克抗 | 现代远距离教育 | 2011-02-15 | 期刊 |
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 | 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11-01-10 | 期刊 |
基于课堂视频分析对信息技术深层整合教学结构的研究 | 张海;王以宁;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10-11-10 | 期刊 |
对美国“建构主义教学:成功还是失败”大辩论的述评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0-10-01 | 期刊 |
向我国电教界的光辉榜样南国农先生学习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0-09-01 | 期刊 |
提升区域内农村教师专业技能的六维途径 | 吴娟;何克抗;余胜泉 | 中国教师 | 2010-08-01 | 期刊 |
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深层思考(下)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0-06-01 | 期刊 |
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深层思考(上)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0-05-01 | 期刊 |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思路 | 何克抗 | 基础教育参考 | 2010-04-01 | 期刊 |
美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 何克抗;赵兴龙 | 基础教育参考 | 2010-04-01 | 期刊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选择 | 赵兴龙;余胜泉;何克抗 | 基础教育参考 | 2010-04-01 | 期刊 |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国际前沿研究述评 | 王永锋;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10-03-10 | 期刊 |
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如何创新?——2009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论坛上的讲话 | 何克抗 | 现代教育技术 | 2010-03-01 | 期刊 |
基于学科教育整体视角的OAG设计原则——以PSMS系统为例 | 冀付军;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10-02-10 | 期刊 |
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对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启示 | 赵可云;何克抗;王以宁 | 开放教育研究 | 2010-02-05 | 期刊 |
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 | 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10-01-10 | 期刊 |
由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谈教育技术学研究 | 赵可云;何克抗 | 现代教育技术 | 2010-01-01 | 期刊 |
e-Learning时代教育公平观的新发展 | 赵兴龙;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0-01-01 | 期刊 |
教学设计自动化语义模型及其实现方法 | 魏顺平;路秋丽;何克抗;李宇翔 | 开放教育研究 | 2009-12-05 | 期刊 |
基于区域协作的课题实施模式研究 | 贾建荣;梁文鑫;何克抗 | 现代教育技术 | 2009-12-01 | 期刊 |
21世纪以来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 何克抗 | 现代教育技术 | 2009-10-01 | 期刊 |
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9-10-01 | 期刊 |
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 | 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9-09-10 | 期刊 |
基础教育信息化路在何方——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 何克抗 | 中国教育信息化 | 2009-07-20 | 期刊 |
作文教学的五“重”五“轻”现象 | 何克抗 |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2009-07-15 | 期刊 |
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 王光生;何克抗 | 开放教育研究 | 2009-04-05 | 期刊 |
促进知识分享的教师合作机制探究 | 齐媛;何克抗;刘志波;张生 | 现代教育技术 | 2009-04-01 | 期刊 |
教学设计电子绩效支持系统设计研究 | 魏顺平;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9-03-10 | 期刊 |
农远工程教学应用症结的调查研究 | 赵兴龙;张雯;何克抗 | 现代教育技术 | 2009-03-01 | 期刊 |
运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大幅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 何克抗;余胜泉;吴娟;马宁;赵兴龙;袁磊;齐媛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9-02-01 | 期刊 |
21世纪以来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 何克抗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9-01-01 | 期刊 |
信息技术环境下问题解决教学实证研究 | 王光生;何克抗 | 当代教师教育 | 2008-12-15 | 期刊 |
网络环境下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三效识字教学法研究 | 马宁;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8-12-01 | 期刊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六——“适时教学(JiTT)”模式 | 何克抗;刘春萱 | 现代教育技术 | 2008-12-01 | 期刊 |
JiTT——BlendingLearning理念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 马萌;何克抗 | 中国教育信息化 | 2008-11-10 | 期刊 |
数学问题解决学习的人际交互环境设计 | 王光生;赵兴龙;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8-11-01 | 期刊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五——“WebQuest”教学模式 | 何克抗;曹晓明 | 现代教育技术 | 2008-11-01 | 期刊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创新试验研究 | 何克抗;吴娟;赵兴龙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8-11-01 | 期刊 |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之旅——阐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 | 魏顺平;何克抗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8-11-01 | 期刊 |
基于文本挖掘的领域本体半自动构建方法研究——以教学设计学科领域本体建设为例 | 魏顺平;何克抗 | 开放教育研究 | 2008-10-05 | 期刊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四——“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 何克抗;吴娟 | 现代教育技术 | 2008-10-01 | 期刊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三——“探究性”教学模式 | 何克抗;吴娟 | 现代教育技术 | 2008-09-01 | 期刊 |
低年级小学生用字情况调查与分析——以广东、北京两地6所小学为例 | 魏顺平;傅骞;何克抗 | 语言文字应用 | 2008-08-15 | 期刊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二——“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 何克抗;吴娟 | 现代教育技术 | 2008-08-01 | 期刊 |
对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分析思考和新整合理论的建构 | 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8-07-10 | 期刊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一——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分类 | 何克抗;吴娟 | 现代教育技术 | 2008-07-01 | 期刊 |
论学习与创新——2007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论坛上的讲话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8-04-01 | 期刊 |
用实际行动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 何克抗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2008-04-01 | 期刊 |
新版学生教育技术标准与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 王永锋;马萌;王以宁;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8-03-10 | 期刊 |
数学教学支撑软件的研究设计与模型建构——以小学数学相遇问题探究工具的开发为例 | 冀付军;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8-03-10 | 期刊 |
新版ISTE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及启示 | 王永锋;马萌;何克抗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8-03-01 | 期刊 |
聚焦跨越式 | 何克抗 | 信息技术教育 | 2008-01-01 | 期刊 |
从“学习使用技术”到“使用技术学习”——解读新版美国“国家学生教育技术标准” | 王永锋;王以宁;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7-12-01 | 期刊 |
教育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结构及课程体系 | 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7-11-10 | 期刊 |
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 何克抗 | 现代教育技术 | 2007-11-01 | 期刊 |
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学深化改革 | 何克抗 | 中国大学教学 | 2007-10-15 | 期刊 |
教育反思视界的技术努力与时代拓展——以网络教育形态为例分析 | 王永锋;王以宁;何克抗 | 现代远距离教育 | 2007-10-15 | 期刊 |
网络环境下基于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个案研究 | 张生;何克抗;齐媛;丁楠 | 现代教育技术 | 2007-10-01 | 期刊 |
关于教育技术公共课精品课程的共建与共享 | 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7-08-10 | 期刊 |
文本智能处理技术在远程教育元研究中的应用 | 魏顺平;何克抗 | 中国远程教育 | 2007-08-06 | 期刊 |
从“建构性学习”到“学生有效参与”——论课堂教育技术之正业 | 王永锋;何克抗;王以宁 | 开放教育研究 | 2007-08-05 | 期刊 |
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下)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7-08-01 | 期刊 |
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上)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7-07-01 | 期刊 |
推进教学结构的变革 | 何克抗 | 中小学校长 | 2007-06-15 | 期刊 |
小学语文教学语料库的设计与开发 | 魏顺平;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7-06-10 | 期刊 |
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运用 | 何克抗 | 中国大学教学 | 2007-05-15 | 期刊 |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张生;何克抗;韩骏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7-05-10 | 期刊 |
以行动研究法探索英语教学——信息技术环境下交际式英语会话材料的应用 | 乔爱玲;何克抗 | 现代教育技术 | 2007-02-01 | 期刊 |
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何克抗 | 软件导刊 | 2007-01-30 | 期刊 |
MicrosoftStudentGraphingCalculator支持下的函数学习 | 王光生;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7-01-10 | 期刊 |
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型研究及效果分析 | 张文兰;何克抗 | 教育信息化 | 2006-12-20 | 期刊 |
当代教育改革路在何方(三)——孔子教育思想给我们的警示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6-12-01 | 期刊 |
孔子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 何克抗 | 中国大学教学 | 2006-11-30 | 期刊 |
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 | 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6-11-10 | 期刊 |
当代教育改革路在何方(二)——孔子教育思想给我们的警示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6-11-01 | 期刊 |
认知负载理论及其在E-Learning中的应用 | 袁磊;何克抗 | 现代远距离教育 | 2006-10-15 | 期刊 |
当代教育改革路在何方(一)——孔子教育思想给我们的警示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6-10-01 | 期刊 |
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 | 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6-08-10 | 期刊 |
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问题及其战略对策——以首都教育大战略促进首都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 冀付军;安宝生;何克抗 | 开放教育研究 | 2006-08-05 | 期刊 |
教育技术能力等同信息技术能力吗? |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 | 中国教育报 | 2006-06-19 | 报纸 |
支持新课改的区域性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研究 | 区建峰;何克抗 | 课程。教材。教法 | 2006-04-30 | 期刊 |
学习设计和学习管理系统的新发展 | 曹晓明;何克抗 | 现代教育技术 | 2006-04-01 | 期刊 |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 何克抗 | 中国信息界 | 2006-02-28 | 期刊 |
非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跨越式教学的策略研究 | 赵兴龙;王光生;郑良栋;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6-02-01 | 期刊 |
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何克抗教授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内涵 | 王晓波;魏宁;何克抗 | 信息技术教育 | 2006-02-01 | 期刊 |
从绩效的角度出发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 | 任秀华;何克抗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2006-01-21 | 期刊 |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实施理念与策略 | 余胜泉;张文兰;何克抗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6-01-01 | 期刊 |
基于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 | 何克抗;马宁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5-12-10 | 期刊 |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二) | 何克抗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5-12-10 | 期刊 |
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5-11-30 | 期刊 |
建设三维立体化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材 | 刘志波;何克抗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5-11-10 | 期刊 |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一) | 何克抗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5-11-10 | 期刊 |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学改革 | 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5-10-10 | 期刊 |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定位与实施 | 乔爱玲;何克抗 | 开放教育研究 | 2005-10-05 | 期刊 |
基于绩效技术的企业培训 | 任秀华;何克抗;马宁 | 继续教育 | 2005-10-01 | 期刊 |
培训中学习与绩效的整合 | 任秀华;何克抗 | 现代企业教育 | 2005-09-30 | 期刊 |
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 | 何克抗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5-09-20 | 期刊 |
基于绩效的企业培训教学设计 | 任秀华;何克抗 | 中国培训 | 2005-09-18 | 期刊 |
语觉论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 何克抗 | 中国大学教学 | 2005-09-10 | 期刊 |
人类绩效技术与教学系统设计的比较分析 | 吴娟;马宁;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5-08-30 | 期刊 |
面向应用的区域资源建设支撑环境探析 | 曹晓明;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5-08-10 | 期刊 |
以绩效为核心的企业培训教学设计 | 任秀华;何克抗 | 职业技术教育 | 2005-07-01 | 期刊 |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 何克抗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5-06-10 | 期刊 |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 何克抗 | 中国大学教学 | 2005-05-10 | 期刊 |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5-04-30 | 期刊 |
绩效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林君芬;马宁;林涛;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5-04-10 | 期刊 |
计算机辅助测评(CAA)研究新进展——技能性非客观题的自动测评 | 何克抗;许骏 | 开放教育研究 | 2005-04-05 | 期刊 |
基于计算机仿真的实验技能测评自动化研究 | 傅骞;何克抗;马晓强 | 中国远程教育 | 2005-03-10 | 期刊 |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下) | 何克抗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5-03-10 | 期刊 |
《标准》制定的思路与意义 | 李克东;邱玉辉;王珠珠;何克抗 | 中国教师 | 2005-03-05 | 期刊 |
《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 | 何克抗 | 中国教师 | 2005-03-05 | 期刊 |
协同工作支持在虚拟实验室中的研究与实现 | 傅骞;何克抗;曲朝霞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5-02-28 | 期刊 |
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 何克抗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 2005-02-10 | 期刊 |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上) | 何克抗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5-02-10 | 期刊 |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5-01-30 | 期刊 |
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 何克抗 | 中国大学教学 | 2005-01-10 | 期刊 |
科研论文(1990-2004)
语觉论与英语教学改革 | 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4-12-10 | 期刊 |
基于语觉论的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 | 何克抗;林君芬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4-12-10 | 期刊 |
语觉论指导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索 | 陈冰娜;林君芬;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4-12-10 | 期刊 |
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 | 覃贵双;林君芬;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4-12-10 | 期刊 |
关于绩效技术的模型评述 | 林涛;马宁;林君芬;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4-11-10 | 期刊 |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反思 | 何克抗 | 基础教育参考 | 2004-10-15 | 期刊 |
绩效技术的理论渊源与研究领域 | 马宁;林君芬;林涛;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4-10-10 | 期刊 |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再认识 | 何克抗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 2004-09-25 | 期刊 |
以知识建构与能力生成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理论中认知目标分类框架的研究 | 李文光;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4-07-30 | 期刊 |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反思 | 何克抗 | 中国大学教学 | 2004-07-10 | 期刊 |
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 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4-06-10 | 期刊 |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下)——对建构主义的反思 | 何克抗 | 中小学电教 | 2004-05-15 | 期刊 |
倡导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建构主义 | 何克抗 | 江西教育 | 2004-04-26 | 期刊 |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上)——对建构主义的反思 | 何克抗 | 中小学电教 | 2004-04-15 | 期刊 |
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下) | 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4-04-10 | 期刊 |
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 | 何克抗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4-04-10 | 期刊 |
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4-03-30 | 期刊 |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三) | 何克抗 | 科学课 | 2004-02-05 | 期刊 |
基于多主体的计算建模与仿真框架——社会科学领域发现式学习环境的构建 | 柳泉波;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4-01-30 | 期刊 |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对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 | 何克抗 | 教育研究 | 2004-01-17 | 期刊 |
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测评问题探索 | 冀付军;何克抗 | 中国远程教育 | 2004-01-06 | 期刊 |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二) | 何克抗 | 科学课 | 2004-01-05 | 期刊 |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 何克抗 | 科学课 | 2003-12-15 | 期刊 |
颇有新意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选》 | 何克抗 | 信息技术教育 | 2003-08-30 | 期刊 |
把脉中国教育资源建设 | 何克抗 | 中国远程教育 | 2003-04-15 | 期刊 |
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 | 何克抗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 2003-02-15 | 期刊 |
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下)——对皮亚杰(J·Piage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2-12-28 | 期刊 |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何克抗 | 浙江现代教育技术 | 2002-12-28 | 期刊 |
谈语文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 何克抗 | 北京教育(普教版) | 2002-12-06 | 期刊 |
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中)——对皮亚杰(J·Piage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2-11-28 | 期刊 |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 | 余胜泉;马宁;何克抗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2-11-18 | 期刊 |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具体方式 | 余胜泉;马宁;何克抗 | 语文建设 | 2002-11-13 | 期刊 |
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上)——对皮亚杰(J·Piage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2-10-28 | 期刊 |
有关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若干思考 | 李文光;张文兰;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2-10-28 | 期刊 |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理论与试验探索 | 李文光;何志龙;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2-10-18 | 期刊 |
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管理研究 | 庄秀丽;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2-10-18 | 期刊 |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 何克抗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2-08-18 | 期刊 |
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e-Learning与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 | 何克抗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 2002-08-15 | 期刊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 | 何克抗 | 教育研究 | 2002-04-17 | 期刊 |
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下) | 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2-03-18 | 期刊 |
“四结合”与“几何画板”的试验研究 | 何克抗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2-03-10 | 期刊 |
CAA研究的新领域——IT技能测评自动化(下) | 许骏;柳泉波;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2-02-28 | 期刊 |
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上) | 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2-02-18 | 期刊 |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 | 何克抗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2-02-10 | 期刊 |
e-Learning的本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2-01-28 | 期刊 |
CAA研究的新领域——IT技能测评自动化(上) | 许骏;柳泉波;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2-01-28 | 期刊 |
网络应用技术新发展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1-08-28 | 期刊 |
网络课程教学试点调研报告 | 郭莉;李文光;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1-08-18 | 期刊 |
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功能 | 余胜泉;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1-08-18 | 期刊 |
基于Internet的远程测评系统研究:模型与关键技术 | 许骏;柳泉波;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1-07-28 | 期刊 |
网络课程教学试点调研报告 | 郭莉;李文光;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1-07-18 | 期刊 |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关于ME命题的论证(二) | 何克抗 | 管理信息系统 | 2001-06-15 | 期刊 |
教学软件设计的新思考 | 李德文;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1-05-18 | 期刊 |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关于ME命题的论证(一) | 何克抗 | 管理信息系统 | 2001-05-15 | 期刊 |
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与李秉德先生商榷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1-04-28 | 期刊 |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 | 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0-12-28 | 期刊 |
南国农先生的人格魅力与《爱莲说》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0-10-28 | 期刊 |
网络教学的非量化评价 | 张京彬;余胜泉;何克抗 | 中国远程教育 | 2000-10-21 | 期刊 |
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与实现 | 马宁;余胜泉;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0-10-18 | 期刊 |
网络题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余胜泉;何克抗 | 中国远程教育 | 2000-09-21 | 期刊 |
智能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柳泉波;黄荣怀;何克抗 | 中国远程教育 | 2000-08-21 | 期刊 |
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下)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0-07-28 | 期刊 |
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上)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0-06-28 | 期刊 |
基于QuickTimeVR虚拟现实技术的网络课件写作系统 | 姚顾波;车皓阳;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0-03-18 | 期刊 |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何克抗;李克东;谢幼如;王本中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0-02-28 | 期刊 |
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 | 余胜泉;何克抗 | 中国电大教育 | 1999-06-21 | 期刊 |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何克抗;李克东;王本中;谢幼如 | 第一师范学报 | 1999-06-10 | 期刊 |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下)——关于ME命题的论证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1999-04-30 | 期刊 |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上)——关于ME命题的论证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1999-02-28 | 期刊 |
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下) | 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1998-12-18 | 期刊 |
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中) | 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1998-11-18 | 期刊 |
计算机辅助教学专题研究 | 何克抗 | 语言文字应用 | 1998-11-15 | 期刊 |
一项影响深远的重要教改试验 | 何克抗;李克东;谢幼如;王本中 | 语言文字应用 | 1998-11-15 | 期刊 |
协作型辅助教学系统的新模型 | 刘革平;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1998-10-30 | 期刊 |
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上) | 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1998-10-18 | 期刊 |
树立教学整体改革观念深入开展“四结合”试验 | 郑永柏;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1998-09-18 | 期刊 |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下)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1998-08-30 | 期刊 |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中)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1998-06-30 | 期刊 |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四) | 何克抗 | 学科教育 | 1998-06-25 | 期刊 |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二) | 何克抗 | 开放教育研究 | 1998-06-15 | 期刊 |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三) | 何克抗 | 学科教育 | 1998-05-25 | 期刊 |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上)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1998-04-30 | 期刊 |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一) | 何克抗 | 开放教育研究 | 1998-04-15 | 期刊 |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 | 何克抗 | 学科教育 | 1998-03-25 | 期刊 |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下)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1998-02-28 | 期刊 |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1997-12-20 | 期刊 |
美国的全球实验室课程(GLC)——一种基于Internet的全新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 | 何克抗 | 开放教育研究 | 1997-12-15 | 期刊 |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 何克抗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09-25 | 期刊 |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1997-09-20 | 期刊 |
协作化CAI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 郑永柏;刘革平;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 1997-06-20 | 期刊 |
语句级拼音┐汉字转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殷峰;何克抗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 1997-05-15 | 期刊 |
计算机汉语文稿校对系统 | 易蓉湘;何克抗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 1997-05-15 | 期刊 |
认知工具——一种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基础的学习环境教学设计的新思路 | 李永健;何克抗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03-25 | 期刊 |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的理论基础与试验模式 | 何克抗;李克东;谢幼如;王本中 | 电化教育研究 | 1997-03-20 | 期刊 |
当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 何克抗 | 重庆电大学刊 | 1997-02-15 | 期刊 |
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 | 何克抗 | 现代远距离教育 | 1997-01-15 | 期刊 |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 | 何克抗;李克东;谢幼如;王本中 | 电化教育研究 | 1996-03-20 | 期刊 |
面向中小学的汉字编码性能指标分析 | 何克抗 | 中文信息学报 | 1996-03-10 | 期刊 |
当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 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1996-02-18 | 期刊 |
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 | 何克抗 | 开放教育研究 | 1996-02-15 | 期刊 |
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 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 1996-01-18 | 期刊 |
当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内容与发展趋势 | 何克抗 | 医学视听教育 | 1995-12-20 | 期刊 |
计算机辅助汉字书写教学的研究──书写汉字库生成系统的研制 | 刘禹;何克抗 | 中文信息学报 | 1994-12-10 | 期刊 |
智能自适应中文操作系统 | 于国荣;何克抗 | 中文信息学报 | 1993-10-01 | 期刊 |
基于情境理论的汉语理解模型 | 孙波;何克抗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 1992-04-22 | 期刊 |
实现汉字简繁体自动转换的一种方法 | 杜宇;何克抗 | 中文信息学报 | 1991-12-31 | 期刊 |
书面汉语自动分词专家系统的实现 | 徐辉;何克抗;孙波 | 中文信息学报 | 1991-10-01 | 期刊 |
书面汉语自动分词专家系统设计原理 | 何克抗;徐辉;孙波 | 中文信息学报 | 1991-07-02 | 期刊 |
青少年升学就业咨询与心理测量专家系统 | 刘文静;何克抗;郑日昌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1-05-01 | 期刊 |
CLTSC语言智能辅助教学系统 | 李少辉;何克抗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 1991-04-23 | 期刊 |
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系统 | 何克抗;李秀兰 | 中文信息学报 | 1990-10-01 | 期刊 |
教学成就
博士研究生课程《教育创新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构主义理论》。
健康状况
2021年6月6日19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2001年6月至2006年5月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2015年1月任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GCICE)第一副主席,国际刊物JCAL(JournalofComputerAssisted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编委。
时间 | 奖项全称 | 颁奖机构 |
2021年9月 | 入选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 |
2012年12月 | 首都教育界十大有影响人物 | |
2007年 | 全国宝钢优秀教师 | |
2006年 | 北京市高校名师 | |
1997年 | 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 | |
1994年7月 | 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第23卷 | |
1993年 | 北京市优秀教师 | |
1993年12月 | 中国第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
1992年 | 有突出贡献专家 | 国务院 |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